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创作谈

寻找我心灵的安放地

邹世凤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8年12月25日   09 版)

    感谢“志愿文学与志愿文化”征文活动的主办、承办和支持方能给我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感谢评审组委会的老师们对我作品的肯定,我很荣幸能够获得本次“青春志愿行,奉献新时代”志愿文学征文散文一等奖。正如《诗经·大雅·荡》中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未来,我会尽可能多的参与志愿活动,坚持志愿文学创作,讲述志愿故事,传承志愿精神,寻找心灵的安放地。

    《浣心》这篇文章是我在经历了大一和大二乡镇学校见习生活后,在与乡镇上活泼可爱、真挚善良的孩子从相识到相融、再到离别后写下的一篇散文。这个小镇和镇上的孩子们就如黄河入海处黄蓝分明的水,从他们身上,我能清晰地辨出蓝色的宁静与黄色的喧嚣,心灵也得到安放。所以,我想用朴素的文字记录我与孩子们的这段故事,用隽永的语言留住那段纯真的时光,用生活的文学传递温暖的情怀。

    志愿活动在我心中就如累积冬日的温度,最终会为需要帮助的人换来一个温暖的太阳;志愿活动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所有有爱心、有责任、有激情、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青年都可以参与的、一个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内在精神的服务社会需求的创举。作为一名志愿者,应当坚定信念,秉持“我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发挥长处;爱读书、有文化,能够给孩子们和鳏寡老人的生活带去不一样的色彩”;作为一名志愿者,不能被恶劣的环境、孩子身上的污渍、老人行动与排泄的不便而吓退,要带上一双发现孩子天真可爱的眼睛、一颗理解老人孤独无助的心,尽可能多的给他们提供帮助。在我看来,志愿文学与志愿活动是一脉相承的,志愿文学是用文学的形态讲述有血肉、有情感的志愿故事,诠释新时代的真、善、美,温暖需要帮助的弱者、孤独者与广大读者的心灵。

    我处于生活中,我是生活的个体,只要带上心、停下脚,就会看见生长在我生命中的那些风景,看见点缀了风景的人。也许,许多人都曾装饰过我的生活,但是,那些孩子至今都是停驻在我心口最频繁的风景。阅读与写作就是孩子们眼睛里美丽、明亮、温暖的星星,从我自主阅读第一本书、写第一篇作文时,我的生活就与阅读和写作接轨了、融合了,无论写得好坏,我都会一直写下去。

    青年是处于发展中的人,作为青年,我会尽可能多的参与志愿活动,多学习、多读书、多历练,积累知识的火焰,给孩子们带去思维的火花;我会坚持志愿文学创作,用语言文字把孩子们和我的生活写进这纯真的时代里,讲述更多志愿故事,传承志愿精神。

浣心
寻找我心灵的安放地
志愿者瞬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