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创作谈

志愿文学:用真心换真心

麦笛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8年12月25日   10 版)

    今年5月8日至14日,我随志愿文学采风团,深入贫困山区昭觉县,革命老区仪陇县,地震灾区北川县采风,见证了志愿者们的“考夫曼式信仰”,内心受到强烈震撼。

    5月8日早晨,我们从成都出发,开始一路欢歌,进入乐山境内之后,迎接我们的是大路连小路,像理不清的藤蔓;大山套小山,像取不尽的俄罗斯套娃。偶尔,大山深处露出一丝丝灯光,像是土豆发出的新芽,令人欣喜。翻山越岭,我们颠簸16个小时后,终于达到昭觉县城,此时,天已漆黑如锅底。

    第二天,天刚亮我们就抓紧采访志愿者。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不时撩拨着我麻木的神经。是什么动因把这些如花的青春留在大山里?难道仅仅凭借的是一腔热血?

    我知道文学不是哲学,回答不了这么宏大的人生命题。但是,我觉得我有必要、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些青年的人生选择告诉我身边的朋友。于是,我们白天赶路、采访,晚上挑灯码字,一个个不容置疑的文学形象闯进我的脑海,一发不可收。我把他们逐个记录下来:志愿者周黎大土豆哺育小土豆,参加志愿服务后又长大了一岁的东北娃刘子祎,志愿者朱国庆和梁婷的爱情,灵魂自我化蝶的志愿者黄雯,悬崖村的铁塔,彝族的查尔瓦,大凉山的黑苦荞,还有九十九座高山、峡谷、拦河坝都按不住美姑河奔出大山的不屈信仰等等。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梦想,把青春嫁接进大山,在这里不屈不挠地生长,他们也是这片土地上重新长出来的,一个个朴实得让人心疼的土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张朝晖老师说:“中国有非常深厚的志愿文化传统,志愿服务是中国人的思想境界、文明境界提升的重要标志。在志愿者行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值得去关注的、值得用文学去表现的人物或者故事,这就是志愿文学作品。”

    实话说,志愿文学这类“命题作文”不好写,稍不注意就会落入“假、大、空、旧”的窠臼。今年的志愿文学采风和创作实践告诉我,志愿文学创作特别需要在“真、善、美、新”上下功夫,特别忌讳高高在上,跑马观花。写作者特别需要进入,需要心与心的碰撞,才能产生灵感的火花。

    是的,真实就是力量。志愿文学需要用真心换真心。写作者要深入志愿者心灵,去概念、讲人话、吐真情。这样的志愿文学作品才能达到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和谐统一,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其次,“文学即人学”,志愿者是一群了不起的人。他们无私奉献,品德高尚,个性鲜明,内心丰富。写作者要善于透过志愿者外在的小善,进而挖掘志愿者内心的大善。第三,志愿服务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当今社会的稀有精神财富,志愿者没有坚定而美好的信仰,很难践行志愿者精神。志愿文学的终极目的应当是捕捉、书写、再现志愿者精神,把志愿者的美好信仰,通过文学的形式,影响、引领、重塑整个社会信仰,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举。最后,书写者要有新的发现,新的视角,新的思考,新的审美,不能千篇一律,需要写出志愿者群象中鲜活的“这一个”。否则,志愿文学就没有感染力和生命力,从而使得志愿者形象大打折扣。

志愿者·中国心
志愿文学:用真心换真心
志愿者瞬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