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1月20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青年提问

与青年一起办报,我们在路上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1月20日   01 版)

    更多有趣问答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或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zgqnzjb)查看。

    《中国青年作家报》从本期起推出“青年提问”专栏。今天,我们“发问”的对象是青年作家、热播剧《我们的四十年》编剧庸人。庸人还特意为我们写了“《我们的四十年》背后的故事”(见2版)。

    本着“和新时代的文学青年一起长大”的目的,《中国青年作家报》编辑部安排了一次与庸人的网络对话。我们事先通过网络和读者群(入群请加管理员微信:ouu191572892)征集了对电视剧《我们的四十年》和庸人的提问问题。热情的庸人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迅速逐一回应了青年的提问。

    此次互动是《中国青年作家报》与青年一起办报、全媒体融合办报的一次尝试,同时也是推动青年创作者与著名作家互动成长平台和传播平台建设的第一步。青年文学爱好者表示,希望《中国青年作家报》能继续贴近新时代青年,不走寻常路,全媒体办报,通过更多方式帮助青年成长,帮助青年写作者成才。以下是青年作家庸人与网友互动的部分内容。

    吴迪: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对我们青年写作者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庸人:我初中就开始自己写着玩了,高一的时候发表了第一篇作品,是一首散文诗,当时挣了8块钱,都请同学吃烧饼了。正式文学创作开始于1999年,我的写作经验就是不要放弃,放弃了就什么都没了。

    李欣茂:我有时脑海里会冒出很好的故事,但却无从下笔。请问对于小说创作,要如何起笔?

    庸人:正式出版作品之前没有两三百万字的铺垫(基本都是废稿),是不可想象的。创作就是这样一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

    杜德威:创作中是考虑读者的阅读方面多一点,还是考虑自身创作多一些。

    庸人: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作为小说作家考虑自身创作更多些,作为编剧,制片人却总让你多考虑观众的感受。但问题是观众感受其实很难把握的,与其胡乱猜测不如按照创作规律去干,这是我的理解。

    何文钦:电视剧《我们的四十年》改编自您的同名小说《我们的四十年》。请问老师,您觉得电视剧作品与小说原著相比,有什么创新的地方?您更喜欢电视剧作品还是小说原著?

    庸人:其实原著《电视》已经在十二年前出版了,现在出版的《我们的四十年》是再版。与小说相比电视剧变成了影像作品,也谈不上什么创新。电视剧和小说我都喜欢,他们代表着不同年龄的我对世界不同的认识。 

叶辛:多斟酌才能出真正的好作品
与青年一起办报,我们在路上
婆婆的一万元情节
用青春肩负起文学前进的使命
不迁的心(小说)
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
搞创作需要一颗坚强的心
好的文学,你一定能在里面找到自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