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1月20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那条赶场的路(散文)

贵州财经大学学生 李磊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1月20日   11 版)

    “赶场”,又名“赶集”。在黔北,几乎都称作为赶场。通俗点来说,就是上街。

    小时候,最令我开心的事就是赶场。因为家是农村的,距离镇上的小街太远,平时很少上街,买东西也不方便,所以,只要到了赶场的时候,我都非常高兴。赶场的前一天晚上我会激动得睡不着,提前跟小伙伴商量好,明天到了街上买些什么吃的、几点出发……

    到了赶场那天,只要天一蒙蒙亮,我就醒了,根本不用爷爷奶奶来叫我起床。随便收拾一下,便去联系说好一起上街的小伙伴。那时,身上只要带上10块钱,就是一笔“巨款”了,到街上就可以随便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辣条、土豆饼,再加上一顿午餐,那种感觉,至今想起,味道都在口唇间萦绕。

    虽然10块钱算是一笔“巨款”,但是要买完东西再乘车,就不够了,所以赶场一趟,来回我们都是走路。一路上,说说笑笑,乐趣倒也挺多。赶场的路,到处坑坑洼洼,只要有车经过,就得赶快躲开,晴天还好,顶多来一场“沙尘暴”,要是下雨天,就惨了,全身都会被溅一身稀泥。

    上了初中,那条赶场的路,走的机会就多了,差不多每周来回两次。那年镇政府做出了一个决定,要把这条路修宽一点,用挖掘机重新去修正一下,但是需要村民的帮助。大家都考虑到方便出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家家都拿上锄头、铲子,赶去修路。修了一两个月,这条老路变新路,宽了、也平了。但是一到赶场天,人多车多,只要有车路过,还是会尘土飞扬。

    读高中去了县城,就很少走那条赶场的路了。高三那年,几乎半年才回家一次,趁着短暂的元旦假期,回家看望爷爷奶奶,那条赶场的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听爷爷说:“由政府出钱、村民出力,一起修好了现在的这条硬化路,现在啊,我们老年人赶场都坐车了,方便得很,来去不到一个小时,就算走路啊,也安逸得很”。

    时间兜兜转转,一转眼,我也上了大学,那条赶场的路,几乎一年就能走一两次了。前几天,打电话回家跟爷爷聊天,他说:“我们赶场的这条路啊,又在开始动工了,这次是政府出资出力,完全不用我们管,要把这条路啊,打通到每家每户的家门口,以后你回家,坐车都可以直接到家门口,更方便咯”。

    听到这些变化,心里非常高兴,想想这条赶场的路,承载了多少人的记忆,从尘土满天飞到路面平整,再到如今的打通最后一公里,赶着赶着,就变化了,就如这时代的变迁。

    现在,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人都已经搬走了。可是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也总是想着要走回来看看,看看那条赶场路。

    那心、那路、那人,在奔走的岁月中诉说着相同的心情——对故乡的眷恋。

老兵 我为你骄傲(小说)
春日彳(chì)亍(chù)(散文)
那条赶场的路(散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