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义勤看来,当前我们处在一个轻阅读碎片化的时代,他说:“如果我们再不经典化,当代文学只能自生自灭。我们文学评论、文学研究的工作,应该让当代读者喜欢当代文学,阅读当代经典文学作品,而不是给读者提供一个又一个否定当代经典文学的理由,让他们逃离经典文学。”
近日,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接受了《中国青年作家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他畅谈自己对文学的敬畏和热爱,阐述了他对读者与作家、阅读与创作以及关于文学经典化的一些看法。
记者:您曾说,“读者的高度,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文学的高度。”青年人在创作中,如何丰富自身生活体验,去创作出充满温度、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呢?
吴义勤:在今天来说,我觉得我们的文学有创作危机,这种危机主要是阅读危机。因为这个时代读者对文学的需求以及理解,有的时候确实决定了文学的高度,包括我们现在讲的从高原到高峰的突破,这是由两个维度来决定的,一个是作家的维度,作家的创作本身要有相当高度的水平;另一方面是读者,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的文学。
比如,这个时代的读者,他们喜欢低级文学,那我们文学创作的高度也是高不到哪里去的,因为我觉得作家和读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时候,读者实际上对文学有着阐释的能力和作用。文学价值是通过读者去延伸的,从这方面来讲,我特别想说我们的青年作家要加强经典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提升。我觉得主要深入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要深入现实生活,投身火热的时代,去汲取生活的营养;另一方面青年作家要加强阅读,从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里,去汲取文学的涵养、知识的营养。
如果一个作家,不读书,没有超越别人的阅读量,你是很难成为一个好的作家的。因此,我想,我们今天的作家,你要创作一个好的作品,那么在生活和阅读,两方面都是缺一不可的。
记者: 您说过,当今时代,对经典的崇拜正在演变为一种象征性的精神行为,您如何定义当代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
吴义勤:我们评价当代文学,一般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古代文学的维度,从“古”向前看,当代文学处在一个什么地位;另一个是朝“外”看,跟世界文学进行比较。而当代文学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对当代文学进行经典化。像在我们的文学观念里,对经典文学是有怀疑的,甚至有一种阻滞的观点,认为当代文学不宜写史,认为当代文学没有经典。实际上,我觉得这个观念有点偏颇,当代文学应该进行它的历史化和经典化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好作品,才能够呈现出经典化来。
如果我们对作品不进行经典化创作,那么很多作品会在巨大的信息中被淹没了,甚至渐渐地被时代淘汰。我想说,现在我们当代文学的经典化,不是说要确定哪一个作品是经典,而是要对这个时代文学的优秀作品的价值进行确认,因此,经典化实际上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当前我们进行“经典化”的创作和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本报记者 杨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