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2月2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中山路(散文)

广西平南县镇隆镇第一初级中学教师 彭敏艳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2月26日   07 版)

    但凡在南宁吃过宵夜的人都知道中山路。

    中山路很短,短到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

    中山路很长,人们走了二十年还在路上。

    中山路的出名不在于它太短或太长,而在于它就是中山路。

    中山路是市民最骄傲的一张名片。出租车司机在乘客背着行李下车的时候不忘补上一句:“是旅游的么?晚上去中山路撸串去。”外地的朋友出差到南宁,在当地工作的朋友大大咧咧地招呼:“晚上咱们到中山路上喝两杯!”

    中山路是一条逆向坐标。它白日静默在城市中心地带,夜晚的躁动与狂热则点燃了整座绿城。

    白天,古香古色的骑楼下三三两两的老人在对弈,偶遇孩童散学归家的身影。在高楼林立的闹市中心,它安静得让人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夜里,中山路的每一个毛孔都是张开的,蕴藏在体内的能量透过张开的毛孔释放,每一寸肌肤都鲜亮亮地焕彩。

    中山路是以推翻夕阳作为它新一天的生活起点。它匆匆忙忙地为城市拢来第一帘夜幕:路两旁的摊儿摆上了,花儿插上了,铺面的桌凳铺陈开来;水果、糕点、海鲜或生肉拼盘尽在艺术上下功夫,形固然是要有的,颜色搭配也极讲究——碧绿的生菜摆在白瓷盘上,虾蟹卧在生菜上,虾蟹上卧着一小把葱和几片黄亮亮的姜,要多吸引人就有多吸引人;烧烤、蒸、煎、煮、榨、炒一溜儿开始;生猛的海鲜不知怎么就爬到碟里、锅里去了。

    总有人迫不及待地钻进这块夜幕中,于是锅里炒得更起劲了,炉火喷发的声音显然盖过了锅里那冒烟的油的“滋滋”声,锅里翻炒的声音与炉火声在黏腻的空气中传播着,于是中山路的温度迅速上升。

    说不准是翻炒声吸引了人流,还是人流升级了翻炒声——声音更响了,人流更拥了,一眼看去尽是黑压压的人头。行人脚跟接着脚跟,甚至肩并肩走说话也得扯着嗓子,活像吵架。街边面摊儿的师傅耍杂技,将面拉抻、转圈、抛空、揉压……面筋在他们的手上不断变换着形状,最后成了极有嚼劲的拉面。各色的香味并不影响食客的食欲——他们三五成群手拿撸串、鸡包翅、糯米血肠……边走边大快朵颐,腮帮子鼓鼓的,嘴边还流着汁;最不需瞎操心招睐食客的便是卖臭豆腐的主儿了,浓烈的气味儿薰了大半条街,喜欢它的行人自然轻易寻得到,不喜欢它的行人只好掩鼻而过。

    扎啤自然是热销的,当然也有喝白的,但大抵都不及扎啤那般受人欢迎——2.5L的扎啤喝了不够痛快,又来一扎3L,或者4L的,一杯接着一杯,就着滋溜溜冒着热气的蒸蚝、就着烤鸽下肚。豪气的人儿这时候决不讲究形象,挽起衣袖划拳,再续两杯还觉着不过瘾,似乎这样方能够把自己的情感完全表达出来。

    食客走了一拨又来了一拨,中山路熙熙攘攘的,从夕阳西下至凌晨四点,它还不知疲倦地敞开胸怀拥抱人群。进来的人放空了身心,胃是空的,心是空的,脑也是空的——只有空了才真正闻得着生活的烟火味,才能够容得下各式美食;出去的人,塞满一身混杂的味儿,那就是生活的原味。

    中山路是N次元的生活,从某个角度来说,它是一个城市的缩影。

    中山路在日复一日的轮回里,愈走愈宽,走成了绿城一张独具特色的名片。两旁骑楼的史韵,水运年代集市的繁荣,今天美食天堂的印记,还倒映着当年南门和草鞋街的模样。不管将来如何排版,烙在它身上的岁月风情都会作为水印永存。

中山路(散文)
我在北京过大年
鄂尔多斯,落在马背上的一支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