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4月2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庆群谈志愿文学之十三

除了不自卑,还有什么?

徐庆群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4月23日   08 版)

    本专栏的上一篇文章叫《志愿服务给了我灵魂》,说的是从事志愿服务之后,我有了一个不自卑的灵魂。

    除了不自卑,还有更重要的,那是什么呢?

    在采访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俯下身子聆听,详细地做好笔记,真诚地与被采访对象互动。这个过程,当然比一般的聊天要辛苦一些,但是也可能做得很轻松,这是对记者驾驭采访能力的一种考验。

    创作是比采访更艰难的一件事情。

    采访以后,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创作。所以说创作比采访艰难,是因为我们不是对采访素材简单整理一番,也不是像厨师一样把采购来的东西做成一桌色香味俱佳的美食。准确地说,我们要让采访内容发生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创作“志愿文学”在我20年的记者生涯、写作生涯中是最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的创作带着我们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即使是客观事实也会受我们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影响与左右。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他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此乃心外无物。同时,人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跟随自己的良知,特别是认识到自己可能被遮蔽的良知,才能“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而做到知行合一。

    在说到志愿服务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探讨怎样“去志愿服务功利化和工具化”的问题。那么,在创作“志愿文学”的时候,也应该去功利化和工具化,做到知行合一,这是对创作者的一种考验和要求。

    如何呈现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客观反映就可以了,而所思所想就带着个人强烈的意志和情感了。这就是化学变化,是最艰难的过程。

    我在创作“志愿文学”,特别是创作《他们在行动——中国志愿者纪实》的过程中,说不出什么原因,很多次都写不下去了。

    一次我与作家王宏甲先生聊天时,说出了自己的困难和困惑。我讲自己在采访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我的感动和震撼,还有不平和无奈。接着,我讲了一件童年往事。

    我上小学四年级时,一次到县城参加数学竞赛。那是记事以后第一次到县城,非常紧张。结束后碰到了两个城里的女生,她们主动和我搭话。

    “喂,你是哪个学校的?”她们显然比农村孩子开朗。

    “四小的。”四小是城里的一所小学。我听说过,便蒙着说。

    “我也是四小的,怎么没有见到你?你是城里的还是农村的?”她们质疑了,我突然因为刚才的谎话后悔了。

    “我是城里的。”我低低地说。谎言只能用谎言掩盖。

    “你撒谎,你是农村的,一看就是个土包子。”她们俩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

    等我站起身来,她们其中一个女孩突然上前朝我踢了一脚,边骂着“土包子”,边跑了。我站在那里,半晌没有动。

    虽然我没有哭,但是从那以后一直想复仇,我的心里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我讲到这里的时候,王宏甲先生说:“庆群,你的屈辱不是来自那一脚而是来自你的内心。”

    我忽然大悟。从此,那一脚就放下了。我不再想复仇,也不再感到屈辱,更不再自卑。

    一个人带着屈辱和仇恨走路,可以解决开始时的动力问题,却一定走不稳、走不远,甚至会走偏。

    写作也是这样,该放下的都要放下。

    从此我放下了应该放下的一切,在良知的指引下,“志愿文学”创作似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蓬勃而清澈。

除了不自卑,还有什么?
以志愿之名,做赤忱之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