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5月0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榆条筐(散文)

中国铁路成都局重庆车辆段钳工(90后) 李各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5月07日   06 版)

    爷爷要是还在世,已经有93岁了。

    爷爷不善言谈,也不识几个字。农闲时,爷爷就坐在院子里的杏树下,扭动着榆条慢慢编筐。几根厚实的榆条十字交叉后,在筐底的边缘弯曲向上,成为整个箩筐的骨架。胳膊酸了爷爷就停下来,抽口卷得很粗很粗的旱烟,喝口泡得很涩很涩的砖茶。

    大概是怕爷爷无聊,奶奶就趴到我的耳边,让我赶紧缠着爷爷讲过去的故事。爷爷也不推辞,也不酝酿,像从口袋里掏东西一样,一句句地往外拣,一袋烟还没燃尽,一辈子就讲完了。

    一向木讷的爷爷,说起自己的经历来竟多了几分神采。童年的我,从爷爷零星碎语拼凑的影像里,知道他活得简单却艰辛。

    过去,黄土地上的山村人家里很穷,没什么家具,装东西,除了瓮就是框子。在农村,好多器具都可以用榆条来编,像背东西的篓子、担东西的筐子,提东西的篮子,都可以自己编来使用。村里的人们叫做编筐手艺,爷爷就有着一门好手艺。

    编筐可以用柳条,可柳条脆,不结实,最好用榆条,榆条编东西结实耐用。村里榆树很少,爷爷就攀爬上山崖,采割山榆条。一般人是没那个胆量去割山榆条的,可山榆条编的筐子好看耐用。山榆条筐胖乎乎、圆鼓鼓,像孪生兄弟一样,形影不离,用扁担一前一后挑着,称为一担。而爷爷编的这一担,更成了村里的独一份。

    旧社会逃荒时,爷爷就是挑着一担榆条筐上路的。一只箩筐装着可怜的家当,一只箩筐装着孩子。冷风瑟瑟,前路茫茫,那种悲伤只有榆条筐才能装下。那时父亲还在哺乳期,用被子包裹着装在箩筐里。外面的世界纷扰杂乱,都被爷爷编的榆条筐隔绝禁锢。箩筐里的父亲睡得正酣,那是父亲温暖的窝。

    以前乡村走家串户的货郎担,特制的箩筐像个百宝箱,里面装的可是花花绿绿、林林总总的小百货。普通箩筐最风光的时候就是装礼品,过去青年男女谈婚论嫁时,聘礼也是用担子装着挑去的。担子越多,说明聘礼越丰厚。

    尽管身处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爷爷凭着勤劳的双手,靠着编织榆条筐,为姑姑换来了丰厚的嫁妆。姑姑从小山村嫁到了县城,爷爷怕过去受委屈,就在嫁妆上为姑姑撑面子。虽然谈不上豪华排场,但也算是一场风光璀璨的婚礼,当时被十里八村津津乐道。

    后来,伯父结婚也搬到县城住了。每年村里打上粮食,爷爷就挑着一担箩筐上路,跋涉20里的山路,给姑姑和伯父送吃的。为了不影响白天干活,爷爷是连夜赶路的。回到家,爷爷的两只脚都是肿的。脱掉鞋子,鞋里湿了一大片,不是出的汗,是脚底磨的泡被石子磕破浸湿的。一担箩筐,究竟饱经着多少雨雪风霜?一路星辉,究竟承载着多少流年岁月?时至今日,姑姑伯父他们提起爷爷,仍旧是热泪盈眶。

    爷爷80岁时,才开始不种地的。大伙儿说,干了一辈子,也该歇歇了。可不知为什么,歇下来的爷爷,照样抽抽烟,喝喝茶,可就是更加沉默寡言,饭量也没有从前那样大了。

    终归难逃情愫的索引,过了一段时间,爷爷又编起了榆条筐。可说也奇怪,爷爷凝重的表情舒展了,饭量也慢慢恢复了。好多人还是想不通,怎么不嫌累?那是他们不懂,爷爷看似在梳理这些榆条的枝枝蔓蔓,其实更是在梳理他自己的人生。

    在爷爷离开前,不到10年的时间里,编织的这些榆条筐,凝结了他的情感、心血还有人生经历。难怪父亲曾试着编筐,可怎么也学不到爷爷编筐的精髓。这哪里是普通的榆条筐,分明倾注了爷爷对人生过往的思考。

    脑子是什么想法,手中就有什么形状。如今,回看爷爷留下的这些榆条筐,已经不再是箩筐本身的定义和形状,而是成为了情感的倾诉和宣泄。爷爷的榆条筐,编织回忆,编织过往,还编织着他与岁月的对抗,更有人到晚年时,命运本身在寻找的一种平衡、一份寄托、一个归宿。

    现在,榆条筐早已风光不再,逐渐在历史进程中隐退。可从乡村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还有我们这些听着故事长大的后辈,是不会也不能忘却榆条筐的。

父亲的“老坦克”(散文)
榆条筐(散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