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6月0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志愿文学征文作品连载之二

胡朝霞:跨越1500公里的爱

仇赤斌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6月04日   10 版)

    胡朝霞团队带着爱心物资,奔赴贵州省台江县方召乡反排小学进行德育、助教支教活动。从台江县城到反排小学,大巴车在盘山公路要开两个多小时。车窗外大雨瓢泼,车内热情洋溢。车子一路在崎岖、泥泞的山路上颠簸,路上时不时有泥石滑坡。

    出发之前,台江的校长建议说,考虑到山区有泥石流,如对自己安全担忧,可以退出支教计划不去山里。但整个团队还是按计划上山,没有人退出。

    在一个学校,让孩子们说出新学期新愿望时,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没有提自己的要求,而是写着:希望你们的身体健健康康,生活快快乐乐。这让胡朝霞很感动,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了,因为这些孩子懂得感恩。

    台江的孩子挺努力

    周天伦,是胡朝霞爱心团队第一组的组长,也是团队的总策划,是胡朝霞的得力助手。这次活动周天伦参加了,还带上了5岁的女儿。

    这次贵州之行,所到之处,所见所感,无法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深山里生活条件简陋,物资匮乏。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孩子们的眼神中流露出乐观、坚韧和对未来的向往。

    走访困难家庭时,爱心团队感慨孩子们生活学习不易,纷纷慷慨解囊。比如走访一户人家时,发现这家孩子的父亲过世而妈妈改嫁,孩子只能跟年迈的奶奶艰难生活,但这孩子努力读书,今年中考得了500多分。一位团队成员当即捐赠1万元资助孩子继续求学,并承诺一直供孩子读到大学。还有两位成员也分别捐赠1万元现金,帮助改善困难家庭孩子们的生活。他们觉得,自己是做企业的,参与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因为爱,想去付出;因为有善心,想去帮助别人。帮了别人,自己也很开心。

    给他们好一点的生活

    傅晓霞是第二组组长,也是爱心团队财务运行组组长。她有一个19岁的女儿张欣,在新西兰留学。这次母女俩一起去了贵州。

    张欣还带去了一堂英语地理课。上课后的第二天傍晚,团队访问贫困家庭结束后返回反排村,居然有好多六年级学生在那里等着她,一声声喊着张欣姐姐,把她围在其中,还告诉她很喜欢她的英语课,希望以后能和她联系,让张欣非常感动。

    爱心团队无意中发现一户人家需要资助。那户人家只有奶奶和孙女,爷爷和爸爸去世,妈妈带着姐姐改嫁了,祖孙二人仅靠政府低保度日。孙女小金的中考成绩500多分,考上了高中,却无力支付学费和生活费。有位成员当即表示承担小女孩高中和大学的全部费用,生活费加上学费,高中和大学这七年下来要花费10万元。

    爱心团队的成员表述说,教育是改变贫困孩子命运的唯一机会,希望通过我们微薄之力,能让他们过上好一点的生活。

    找到久违了的感觉

    爱心团队第三组的王一刚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老师,这次是一家人去的,除了夫人,还有女儿。他们的这一组带去的物资装了45个箱子和15个袋子,里面是文具、药品、衣物和其他日常用品。

    在反排小学,孩子们互换了礼物,宁波的孩子多是买的贺卡,贵州的孩子多是自己制作的卡片和手工品。当王一刚蹲下身子,一个贵州孩子给他系上红领巾的那一刻,他的心触动了一下,一种久违了的感觉涌上心头。他还给学生们上了一节地理课。教室的地面铺着瓷砖,但很多地方已经缺损。书桌是老式的木质桌子,大概是宁波30年前所用之物。黑板是新式的,也有投影仪等设备,这是爱心团队前一年捐赠的。

    第三组资助了村里三户困难的家庭。到了第二户人家,他们家里已经杀了一只生蛋母鸡,还煮好了米饭。盛情难却,再推辞就是失礼了。大家于是就坐下一起吃饭,饭后资助了这家人2000元钱。这家的奶奶一连声地道谢。

    团队成员还帮助推销台江土特产。他们从村民手中收来800斤当地红米,每斤12元,利用团队里每个人的飞机行李份额,装了40个箱子,运回到北仑。其间的分装、打包、邮寄,占用了他们很多时间,同时也贴进了一些钱,但他们觉得这很有意义,做了一件有益于台江的好事,非常值得。

    他们渴望走出大山

    第四组组长王燕娜,是带着9岁的儿子一起去的。她叫儿子为睿哥,觉得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让儿子懂得了珍惜。

    睿哥第一次看到宾馆里的蹲坑很不适应,当然看到村子里的茅房就更不知所措了。后来换了个宾馆,有了抽水马桶,他开心地打电话给爸爸和外公外婆,说他今天用上了抽水马桶。

    在台江,两地的学生有一个拓展和互动节目,就是到水田里抓鱼。水田里养了很多的鲤鱼,鱼身红色,没有菜了就去抓鱼。北仑去的孩子都嫌弃田里脏,说是有牛粪,还有蚂蝗,走了一圈又一圈,就是不敢下水。台江的孩子们在田里玩得很欢,一抓一个准。他们抓到鲤鱼后,又放到一条浅浅的清溪中,让北仑的孩子也来体验抓鱼的乐趣。北仑的孩子们这下子开心了,睿哥更是抓了放、放了抓,把鱼折腾得不轻。

    在学习方面,台江的孩子求知欲望更强。在给同年龄、都是零基础的两地孩子上英语课时,开始台江的孩子有点害羞,不敢提问,但放开后他们会一遍一遍地询问老师。他们的眼睛发光,死死地盯着老师的嘴唇,感受着唇形的变化。一节课结束时,贵州小朋友认识的单词超过了北仑,说明两地孩子的聪明程度是差不多的,但贵州的孩子学得更认真。

    爱心团队在慰问一个80多岁孤寡老人时,怕地方语言听不懂,请了一个四年级的台江学生做翻译,完成任务后给了这孩子一件礼物。孩子问能否再给他两件礼物——他不是贪心,而是想给他的弟弟和妹妹各带一件礼物。随后大家到了这孩子家里,他招呼客人,前后张罗,还把家里脏的地面扫了一下,非常懂事。

    如果两地的孩子换一个出生的环境,谁比谁更好?真的很难说了。台江的孩子看到团队成员手机里拍的照片,眼里露出了羡慕的神情,他们是多么渴望走出大山去看看这个外面的世界啊。他们更懂事,自理能力更强,把握机会的水平更高。这让团队成员很感慨:北仑的孩子如果不珍惜,是很难和山里的孩子竞争的。

    大家忍不住感慨

    爱心团队第五组的施玲妮是北仑一所学校的语文老师,到台江教孩子们音乐,因为她最喜欢唱歌。她和那个班的孩子学唱了一首歌《好大一棵树》。

    反排小学孩子们的父母大多在外面打工。有一天到小紫洁家走访,走在泥泞陡峭的山路上,团队累得气喘吁吁,领路的小紫洁却很轻松。她和奶奶住在一间潮湿的小房子里,四五平方米大的卧室住着祖孙三人,大家看了都忍不住感慨。小组给他们捐了1000元钱。这些钱不算多,但对他们来说是大半年的生活来源。

    离开之前,反排小学请来非遗传承人万政文老先生表演了反排木鼓舞。爱心团队的成员留了学校班主任联系方式,加了微信,想在以后也能关注那些孩子。

    多一些传递爱心的人

    第六组在组长谢宏带领下来到了一位苗民家。苗家奶奶早已在门口等着小组成员的到来,这是一间典型的苗寨木结构房子,房子虽已陈旧不堪,但看得出房子主人巳进行过精心的收拾,干净整洁。好客的苗家奶奶递上了自酿的米酒。团队成员了解到这一家唯一的儿子遭遇车祸身亡,儿媳不辞而别,留下一个6岁的孙子,由奶奶和爷爷抚养,就马上劝慰奶奶,拿出了爱心团队的慰问品。全组四个家庭也纷纷送上了爱心款,以表心意。

    世上最让人流泪的暖心话是:“我爱你们!”一个可爱调皮的一年级男孩在课堂上用“爱”字造了这个句子,让团队成员特别感动。爱的孩子,山一程水一程,风一程雨一程,传递爱的人是这世上最幸福的。十几年后,这世上又会多一些传递爱的人。这才是爱心团队所做事情的最大价值和意义。这尘世是温暖的。

    有位成员认为台江那里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农耕方式,周边生态环境良好,山间的泉水灌溉着稻田,高海拔的昼夜温差拉长了植物的生长期,也提高了作物的口感和品质。他想介入改变当地农业发展思维,发展精品农业模式,做特供农业。未来两年,他将在反排村建立精品红米种植基地。

    这就是爱的收获

    13岁的孙启腾,刚小学毕业,是这批去台江的26个孩子中唯一去过两次的孩子。他和妈妈都感觉台江的学校有了很大的变化,进步不少。

    前一次去台江,他的妈妈给六年级的班级上过一堂地理课,介绍了国内景区和世界各地,感觉孩子们还不太懂,显得很惊奇和羡慕,知识面不够广。这次再去,孩子们和外界的沟通有了改善,知识面有了很大的提升。硬件设施也改善不少。搭了个棚子,里面有了餐桌,孩子们再也不用在露天吃饭了,但是四周没有围墙,冬天里吃饭还是会很冷。教室里有了现代化的电教设施,这些都是前一年胡朝霞爱心团队捐资建设的。

    他的妈妈在反排村里走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小女孩,名叫唐学花,读五年级,交谈了很长时间,分手时给了女孩100元零花钱。第二天又回到反排村时,听很多人说唐学花找她很久了。唐学花拿了笔记本和笔,留下了她的地址和电话号码,说是要记录下帮助过她的人。

    我是幸福的孩子

    回到北仑后的一次学校活动,姜博瀚同学登台朗诵了一首诗,是妈妈帮着写的,题目是《我是幸福的孩子》。

    那天,我们的车子在崎岖泥泞的山路上颠簸,

    当我欣赏沿路的风景,

    惊喜地喊着“梯田”“水牛”“云雾缭绕”,

    妈妈告诉我:

    这里的孩子要走出这座大山是多么不容易。

    我是幸福的孩子!

    妈妈说:

    你是幸福的孩子!

    你感受着爱,

    更要做一个心里装着别人的孩子!

    是的,

    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胡朝霞:跨越1500公里的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