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6月1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那些有关信仰的书信

湖北沙洋县沈集镇彭堰村金慧故里老来乐互助组 何显斌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6月11日   01 版)

    (作者供图)

    编者按:

    入选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的“家书”中,何显斌父女的通信最为特殊。

    何显斌的女儿何金慧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已于2001年1月24日离开了人间。时至今日,为什么那么多人时常念叨何金慧?因为何金慧记录自己22年“目标始终如一,行动不屈不挠”的心路历程,在广大青少年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个逝于意外的普通女孩,她的“生命力”如此旺盛,原因在哪里?3月在北京举行的家书选拔赛上,何显斌将其总结为——金慧的精神在成长,金慧的精神契合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

    金慧家书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内。10多年来,两万多封“红色家书”从全国各地汇集至此。家书的时间跨度,从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家书的主人,有知名将领,有普通士兵,有各行各业的平凡人。他们是父亲、母亲,也是兄弟、姐妹。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党员。

    当中国共产党迎来98岁生日之际,让我们再次摩挲这些早已泛黄、饱含“体温”的信笺,穿越历史硝烟,捡拾时代瞬间,走进普通共产党人的内心,感受他们在民族解放、国家建设中的坚守与情怀,听一听那些有关信仰的故事。

-------------------

    记得1994年6月21日,我给正在沙洋师范学校就读的女儿何金慧写了一封信。信中谈到了我对党的认识,也充满了期待:“中国共产党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你现在对党的认识有哪些提高?你是否愿意为党的目标奋斗终身?你觉得你与党员的标准有多大差距?”“当前,人们的思想比较活跃,各种思潮、各种主义都在影响着你们。你如何在这些思潮、主义面前不迷失方向呢?……我不会把我的信念强加于你,抉择权属于你自己,但作为有着多年党龄的我和你妈衷心希望你做出正确的抉择,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

    我为什么要给女儿写这封信呢

    我和妻子都是党员,我想让女儿早点明白,人要有追求和信仰。1996年暑假,我还同即将上大学的女儿到贫困山区寻访“人民好公仆”。半个月的寻访,金慧深受教育。

    1997年2月23日,金慧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当邓小平同志逝世的噩耗传来,全国上下一片悲痛。老党员离我们而去,留给我们太多思考和沉甸甸的责任。我,一个普通的团员,愿以我全部的忠诚加入中国共产党,像一代伟人一样,像许许多多平凡的共产党员一样,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2月26日,金慧写信告诉我:“入党申请书已经写了……以前我曾对父亲为什么不想继续升官,以及对弟弟种种坚决拒礼的行动想不通,但是现在知道就像爸爸说的那样,哪里能更好地工作、发挥作用就应在哪里。”信中,女儿对人生和责任的思考也愈加成熟。“只要我们对工作、学习高度负责,对事业无限忠诚,自然而然就在勤奋的跋涉中找到了成功的快乐,而过程中的一切荣辱得失就不足挂齿……我们完全可以把自己的生命之火燃得更亮些,更旺些。”

    1998年7月1日,金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激动不已,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分享她的喜悦,“爸,不,爸爸同志,我今天已经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女儿加入了爸妈共同的组织行列,您高兴吗?”

    1999年国庆节,她寄回《哲学与现实》,在扉页上写道“送给 父亲 一个共产党员 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更加认可了我的追求。

    2000年,金慧考上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她写道,“人一旦拥有了信仰,她就坦然、平静而又分秒必争地用功,这种坦然是内在的、持久的、激情的表现,而平静表明了她有一种视为平常的信心,即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克服的”。

    然而,2001年1月24日,爱女不幸离世,让我痛不欲生。收拾遗物时,我“偷”看了爱女的日记,进而收集整理爱女的日记书信诗歌散文。这一曲曲改革开放的优美旋律,让我们找到了活着的理由:“为爱女活着、替爱女活着、让爱女活着”。我固执地认为:生命的价值取决于生命的长度,更取决于生命的宽度和厚度。肉体生命可以通过他人延续,政治生命、精神生命、文化生命也能永葆青春。爱女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在22年生命历程中,她拓宽了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我们要承载起爱女的生命,实现爱女的生命价值。

    48岁的我,请辞湖北荆门市东宝区教委主任,改名“解读何金慧”,传播践行何金慧成长精神,潜心青少年道德实践。我和妻子连续为爱女缴纳党费4年,每年1000元;设立“何金慧还本助学基金”,资助126个寒门学子完成学业;成立“荆门市何金慧青少年教育促进会”,研究传播践行何金慧成长精神;整理、出版何金慧遗著《林中树 林间路》(三卷四册)和《飞扬的哲学女孩何金慧日记书信选》。何金慧的政治生命、肉体生命、精神生命、文化生命得以延续,且青春飞扬。

    金慧不是名人、伟人,不是英雄、模范,只是个逝于意外的普通女孩。她的“生命力”何以如此旺盛?因为她以数以百万计的文字,毫无功利目的地记录了自己“目标始终如一,行动不屈不挠”,不断“扬弃旧我、实现新我,改造小我、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其成长精神契合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

    金慧永远活着

    2011年7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编著的《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录了何金慧的家书故事《何金慧永远活着》。2014年,北京市委组织部联合中央电视台,从建党、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改革六个时期各选一个典型人物,拍摄党员教育纪录片《红色家书》。此后,在央视新影集团导演段鸣镝组稿的《告别彷徨》解说词中,称“何金慧的日记和书信记录了一个当代青年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艰辛历程。因其人生意义的不断探寻,何金慧哲学女孩之名不胫而走,慢慢传播开来,感动了万千青少年读者。”

    金慧说,要体现党员的价值,就要把身边事、分内事做好。2014年1月10日,我们承办了荆门市与荆楚理工学院联合举办“志愿者公益精神研讨会”。会上成立了以“何金慧还本济困理念”为核心理念的“荆门市圆梦爱心帮扶会”,推出了还本济困理念的研究成果《圆梦》,倡导“自己圆梦,也帮健全人圆爱心助残梦,残疾人圆快乐人生梦;年轻人圆敬老孝亲梦,老年人圆安享晚年梦;有钱人圆扶贫济困梦,贫苦人圆脱贫致富梦”。

    农村空巢老人是最为特殊的困难群体,包括贫困老人、残疾老人,包括生活贫困,也包括精神贫乏。2007年,我们开始调研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根据何金慧还本济困理念,设计“以老敬老”。2014年4月,我邀集老家的低龄老人进城参加志愿服务和养老护理员培训,组建了“金慧故里老来乐服务队”,开启了“偏远乡村以老敬老服务实验”。2015年11月,我们将金慧故里享受低保的贫困老人、年过半百的残疾老人、年近花甲的低龄老人、年逾古稀的高龄老人就近组织起来,成立了“金慧故里老来乐互助组”。除节假日外,每天组织集体活动,提供集体午餐。实行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健全老人为残疾老人服务,健壮老人为体弱老人服务,老年人相互服务。

    “以老敬老”不同于“以老养老”。“养”是道德主体的道德责任,旨在挖掘老年人的劳动潜力和聪明才智,构建成熟的制度体系和社会环境;“敬”强调道德主体的道德义务,旨在引发老年人的道德自觉和道德引领,形成优秀的道德规范和道德风尚。

    书写中国故事

    2018年9月1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节目,播发何金慧家书《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陈亮诵读。9月18日~29日,湖北省委组织部等举办老干部宣讲团初心故事进高校巡讲。我荣幸入选,讲述与爱女“传递红色家书,传承红色基因”的故事,听众数万名。省老干部局处长王彦博在制作PPT时,反复阅读何金慧的故事,在片头加入了他的感悟“何以生辉?金碧于心!慧从何来?学思践悟!”首场报告后,省老干部局局长马在学说:“两代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书写中国故事,无愧于时代的传承人。”

    2018年12月30日,湖北省伦理学学会将“金慧故里老来乐互助组”确定为道德实践基地,并于2019年1月19日,举办了“改革开放春风暖 晓荷芬芳四十年——湖北省伦理学学会道德实践基地授牌暨何金慧成长精神座谈会”。

    金慧崇尚树,“金慧树”的树碑铭刻着她的原话:“我是树,根每时每刻在向下、向深处延伸;枝每分每秒在迎向阳光,向更高和上方生长。”

    金慧还写道:“我举起双臂 做两棵树:密林中的树,旷野上的树。”在她出生后的第6天,1979年元宵节,我们在家门口栽下了200棵栾树苗。如今这些栾树苗早已成林,我们命名为“金慧林”。

    每每看到栾树,我们就感觉特别亲切。因为荆门境内原本没有栾树,这是引进的第一批栾树,它们及其子孙,已成为荆门城乡的风景,见证了家乡改革开放四十年巨变。

穿行在父亲魏巍的资料中
家书唤醒了我美好的回忆
校园诗歌创作“圆桌论”
那些有关信仰的书信
作家的记性比别人好吗
某一瞬间,你会发现父爱的厚重
“石器时代”的童年
十年守护农村“最美天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