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7月0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行走阡陌 遇见木兰

李虹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7月09日   04 版)

    初夏,回到魂牵梦绕的湖北武汉,与分别几十年的战友共同纪念我们从军50周年。

    与战友们激动欢乐互诉思念之情的相聚后,我突然萌生了想去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看看那里的绿水青山及美丽乡村建设的真实景象。很快,想法得到一位战友老大哥的支持,他提出到黄陂去,那里的特色旅游及农民脱贫致富搞得好,在全省声名远扬……

    从武昌出发驱车42公里,便来到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这里就是以木兰草原、木兰山、木兰湖为主形成的黄陂生态旅游“木兰景群”。

    草原寻踪花木兰

    相传,黄陂曾是尽人皆知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乡。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边关12年凯旋,一群景仰木兰将军的将士追随她来到这里。为了让来自草原少数民族的将士们在此安居乐业,木兰决定把少年时练习骑射的草原划归这些将士,让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后来,一位朝廷官员来此寻访木兰故居,看到这片水草丰沛的草原,想起花木兰的动人故事,遂将此地命名为 “木兰草原”。

    走近景区,一座气势壮观,厚重粗犷的高大门楼顶端正中,悬挂着“武汉木兰草原”遒劲大字的景区标牌,四只硕大牛角似张开双臂成拥抱入怀的姿态,热情迎接着八方来客。

    景区内,走过“三羊(阳)开泰”、“和美瀑布”,刹那间,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原映入眼帘。苍穹之下,山峦绵延跌宕,漫山遍野姹紫嫣红的格桑花摇曳着秀丽的身姿。极目望去,远处悠闲的羊群,驰骋的骏马……“看,花木兰!”游客中有人惊呼。只见花木兰身着战衣,手持长矛,骑着一匹昂首嘶鸣的战马,正奔向剑柝光烁、杀声鼎沸的战场。一代女中豪杰的雕像,栩栩如生矗立在花山顶上。

    水域面积约28亩的白鹭湖沿岸曲折蜿蜒,水草芦苇葱茏绵密。宽阔的湖面白鹭翔集。淙淙流过的小溪中,锦鳞自由自在地游弋。

    进入蒙古部落,白色蒙古包错落有致地散落在草原深处,象征蓝天的蓝色哈达雕塑,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深深的祝愿及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圣山上,一座插满猎猎迎风五色经幡的嘛呢堆,是蒙古族崇尚和平友爱的信仰图腾,站在它的旁边,真想哼唱一首《敖包相会》……草原上,牛羊骏马、勒勒车、马头琴等极具蒙古族风情的物件随处可见。置身其间,我想,如果相距遥远的北方草原游客来此,是否会生出“梦里不知身是客,直把他乡作故乡”的奇妙幻觉。

    然而,好戏在后头。《云中战歌》是景区实现文化创意转型,深入打造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不惧强敌骁勇善战的木兰文化核心竞争力而推出的大型实景表演。演出以“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壮士归来”为三大主题。高高的古城墙、城楼、木制吊桥,惊心动魄的马术表演,演员扮演的敌我双方拼死搏杀,震耳欲聋的火炮,浓烈升腾弥漫的烟火等各种特效、音乐等声光电综合运用,形象逼真的再现古代战场激烈厮杀的场面。观众仿佛穿越千年,在强烈视觉震撼中真实感受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可歌可泣的木兰精神。

    塞外草原风情图

    木兰草原是华中地区唯一以草原风情、木兰文化为主题的国家5A级景区。由于离城市距离近,交通便利,被武汉人誉为“城市后花园”、“家门口的大草原”。在这里,草原部落、草原人家、王府草原、风情长廊、水上乐园与自然风光和人文遗存相映生辉,组成了一幅幅塞外草原风情图,填补了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以草原为主题的旅游项目空白。目前,草原已成为木兰景区主导休闲景区,是武汉地区规模最大,接待能力最强,最具特色的旅游景区,周边的河南、湖南、安徽、江西等省市的游客也慕名而来旅游休闲。

    武汉木兰草原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顺,乍一接触,给人的感觉平和随性,说起往事只是淡淡地娓娓道来,而了解他的人都说,这是一个外柔内刚韧性极强的黄陂汉子。他16岁只身到武汉打工,干过重体力活,被拖欠过工钱,甚至由于合伙人经营不善而血本无归。一路走来,他的人生时事维艰,筚路蓝缕。

    吴建顺刚来木兰草原时,这里的聂家岗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土地贫瘠,干旱缺水。当地曾流传一首民谣:“下雨一团糟,干旱一把刀,水无源,植被稀,环境糟”,村民纷纷离家出外打工,近200多人的村子,只剩下老弱病残。经过多方调研,他们决定发展乡村旅游。

    搞旅游首先得修路引水,1000万元投入进行绿化和水利改造后,5000亩荒地仍看不见一丝草原的痕迹。正当吴建顺困惑之时,黄陂区委区政府敏锐地感觉到旅游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好项目,当即决定出资扩建了道路。政府的支持给了他极大信心,随后又陆续投放了近3000万元,终于使草原建设初见成效,木兰草原旅游展有限公司成立,并与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古门洞、清凉寨等风景区并列为武汉木兰生态旅游区八大景观。游客闻讯纷至沓来,有曾到过这里的人们看见曾经杂草横生衰微破败的荒山丘陵变成了青山绿水,格桑花盛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色草原,无不啧啧称奇。

    草原旅游不仅改善了当地环境,还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2013年的一天,时任湖北省省长王国生同志,轻车简从走访了草原农村。他来到一位年过花甲的村民家中,仔细询问她经营农家饭的情况,得知主人彭三先一年收入突破50万元时,省长非常震惊。然而,这样的事例并非个别,在这个村子里像她这样靠旅游致富的家庭已超过200多家。

    为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景区游乐项目承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当地农民。安排村民去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学习考察,家庭困难、没有技术,仅仅务农或失业的中老年人,则被安排在景区从事安保、保洁、绿化、后勤和客房服务等工作。景区不仅安排周边数百村民就近务工,还带动周边200余家农户开展农家乐,发展旅游产品经营户150余家,农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3000余亩,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建果园120亩,苗圃220亩,植树8万株,建设草原4800亩。当地与旅游相关产业收入已突破1.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04年的2368元提高到2014年的5万余元。

    如今的草原农村,捧着景区这个“金饭碗”,彻底告别贫穷走上致富之路。生态环境、村民素质、草原人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木兰草原变得更加清新美丽,成为湖北省旅游业精准扶贫的一个典范。

行走阡陌 遇见木兰
杜鹃花开漫山红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