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7月0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长征路上的中国

水罐头(随笔)

陕西安康日报社 吴昌勇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7月09日   07 版)

    这年头,好山好水可以待客,还能待贵客。好多人到陕南安康,就是奔着蓝天白云和碧水青山。到了这儿,吃喝都在汉江边,不用举杯换盏,甜丝丝的空气也能醉人。

    到安康,必盛情以待。席上有道叫做白火石汆汤的名菜,灵魂材料就是几枚河卵石和一汤盆清水。汤盆里放着事先备好的薄肉饼、香菇、青菜叶、葱花、姜末和五香调料,并用细纱布覆盖。待小孩拳头大小的白火石置炉火中烧至通红,传菜生一阵疾跑,将放在托盘里的卵石逐一钳放进汤盆后加盖,瞬间水沸石裂,汤盆内咕咕噜噜热气蒸腾,三五分钟之后揭盖,提起用细纱布包裹的河卵石,雾蒙蒙的水汽袅袅升腾,盆内清亮鲜美的汤汁温润饱满,不愧是一道地方特色美味。石燃水,水裂石,石水一体,浑然天成,乾坤日月和天地风云尽在汤中,魔幻般的烹饪,让食客开眼开胃。一盆汤,浓缩着安康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恰似晨雾缭绕的汉江,在乳白和黛绿之间,氤氲着独有的草木香和烟火气。据说,这款菜只能在安康方可烹饪,换做别处,难成其味,究其缘由,是因为难觅作为主要食材的山泉水和河卵石。

    秦岭巍峨,怀抱着陕南,手牵着汉江,温热和湿润的气候,让这里的一草一木含蓄内敛,若深山闺秀,温婉中也多了几分水色。山脚浸在汉江,山腰沟缠溪绕,山顶草木葱茏,青山倒影在江面,蓝天白云铺在江心,山水环抱,层次分明,一幅画面两种境界。

    早些年,尊贵的客人到安康,临别必送一盒安康绿茶。安康茶是吮吸着干净的空气长大的,如双手伸开的嫩芽,捧起的不仅是鸟语花香,还有雨露阳光和悠扬茶歌。泡茶有讲究,只有上好的山泉水,方才能唤醒叶脉。叶子沉浮在水中,水捧起叶子,一升一降,就有了茶韵,就有了茶香的光阴。遗憾的是,客人回家,却泡不出茶的清香和色度。茶还是安康的茶,唯一缺少的是一壶安康的好水。客人都说,安康绿茶认生哩。只有懂茶的人晓得,植物也通人性,茶最恋水,一旦遇到了伴儿,能从滚烫的水中找到乡情乡音。

    在乡间,霜降过后,农家主妇必用霜打的辣椒和萝卜泡菜,用一坛好水,贮存和发酵一口鲜辣,让农家灶台多一种滋味。泡菜和泡茶同理,必选用上好的山泉水,否则坛里的蔬菜会霉变腐烂。在大山深处,一个村庄至少有一眼山泉,这是村里天然的水缸,也是宗族繁衍生息的源头活水。

    乡间劳作至正午日盛,庄稼人进屋第一件事,必是进屋从灶台上拿起水瓢,从水缸里舀一瓢山泉水,仰起脖子一口气喝完,并不会闹肚子肠胃不舒服。吃着泉水长大,每个人都成了一眼山泉,都有着山泉体质,身子骨里早已生出一层薄薄的水垢。日子久了,若是闻不到瓢中的水香,反倒肚子躁得慌。一位逃荒至中原的叔父,几十年没有回故乡,前几年,弥留之际,不吃不喝,唯独想尝一口家乡的水。儿女回到村子,用泥土烧制的水坛装满泉水,连夜赶回中原。棉签蘸水润湿老父亲的嘴唇,又将泉水装进奶瓶,轻轻塞进老人干裂的嘴巴。

    良久,泪水从眼角滚落,老人知足地咽气而终。饮水思源,晚辈知道他故土难舍,于是又用那坛子装了老人的一捧骨灰,回乡安葬在山泉不远处。叶落归根,不舍的依然是一口家乡的山泉水。

    老百姓认准一个理,山泉水是从树木叶上飘落的一场雨,只有命根子一样地护好山上的花草树木,才能终年泉涌,也才能让村庄的灶台烟火袅袅。逢年过节,讲究的老人会让子孙跪在井台上,叩谢涌泉之恩。一瓢一瓢的山泉水,不也是飘香的五谷,或深或浅的山泉,不也是丰年的酒窝吗?

异美东钱湖
水罐头(随笔)
一张自行车发票的回忆
借我一段时光(诗歌)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