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阅兵观后感

三观国庆阅兵式(随笔)

四川绵阳市总工会职工 汤飞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10月15日   13 版)

    编者按:

    作为普通人,我们的爱国情怀体现在每一天的生活里,在每一个岗位上,在一点一滴的细节里,付之于行动上。很多时候,我们不会直接表达这种情怀,但是我们可以在生活的细节中处处看到。小学生在上学的路边扶起一辆一辆倒下的共享单车;大学生顺手拾起矿泉水瓶扔进垃圾捅;面对升起的国旗,站岗的军人敬礼,孩子也举起小手放到额边;我的老母亲在10月1日那天早上5点半就起床洗漱,穿戴整齐,端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等待阅兵……他们可能不会说那么多大道理,甚至可能不会懂得“仪式感”的含义,但是他们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让我们的祖国一点一点变得美好。

    2019年的阅兵式激发了众多普通中国人的爱国热血,众多《中国青年作家报》的读者也纷纷发来稿件,大家表达的都是同一句话——祖国,我爱你,我为你自豪!

------------------------------

    从小到大,我在不同的屏幕面前,观看了三次国庆阅兵式,内心有着不同的深刻感受。

    1999年,我还是一名小学生。家中有一台14英寸的长城牌黑白电视机,当时尚未安装有线电视,只能依靠架设在屋顶的简易天线接收信号,仅可收看本地的一个电视台,小小荧幕上“雪花”纷飞,画面质量十分“感人”。此外信号不稳定,时不时需要拍打它的脑袋,使之回回神,或者伸竹竿拨弄天线架,才肯继续工作,常常因此错过关键情节。

    国庆节当天上午,我“意外”观看了阅兵式。模糊的小画面传播壮丽的大场面,矫健坚定而整齐划一的步伐是中国不断前进的步伐,是人民准备跨越新世纪的步伐,清脆响亮的口号充分展示了中国军人和人民的昂扬风采,黑白镜头依然让年幼的乡下留守孩子深感震撼。节后回到学校,迫不及待地跟同学们分享,复述阅兵式的细节比背诵课文有趣得多。

    转眼到了2009年,座机曾在家里短暂逗留,爷爷用上了小手机。一台笨重的大屁股彩电为我们辛勤服务了好几年,因有光纤的保驾护航,不但画面清晰,而且还有几十个频道候选。每到广告时段,无需忍受,随手切换到别的节目。

    国庆假期,我从学校返回家中,第二次收看了阅兵式。彩色的“彩”,也是精彩的“彩”;观看的“观”,亦是壮观的“观”。10年之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神州大地、百姓小家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爷爷,终于买回整套旋耕机,替代了传统的耕种手段,大大节省体力、提高效率。江山景象如画,人民生活如诗,奋进节奏如歌,刚刚成功举办了奥运会的祖国更加从容。

    不舍昼夜的时光大步来到2019年。我的蜗居没有电视机的身影,事实上一年到头彼此见不了几次面,电脑、手机都成为我观看阅兵式的“窗口”。每个人都能够在朋友圈、群组里表达心声、送出祝福。我选择的播放平台是央视新媒体,且一改眼看屏幕、手玩手机的习惯,着实舍不得转移目光,生怕错过一晃而过的动人画面。两个小时四十多分钟的仪式宛如一部气势磅礴、感人至深、令人难忘的电影。中国迈进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踏上了新征程,眼前所见、切身所处的华夏盛世,如无数革命先辈、仁人志士所愿,是中华儿女接续奋斗的成果。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设备,我观看了三次国庆阅兵式,同样的心潮澎湃,同样的豪情满怀,同样的热泪盈眶。屏幕之上,国威展、军威扬、士气壮、精神雄;屏幕之外,国家繁荣富强,社会日新月异,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拼搏。而祖国的未来,就在你我勤劳的双手上。

国庆阅兵,寻觅中国军魂(诗歌)
三观国庆阅兵式(随笔)
我与祖国共成长(散文)
祖国万年长(诗歌)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