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挂彩灯,阖家团聚不觉冬。
大人笑谈压祟事,孩提喜抢红信封。
桌前落座长居北,年夜摆餐鱼在中。
欣闻钟声十二下,举杯恭祝气运鸿。
【创作故事】
我叫郭婧怡,现就读于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
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化竞技活动中,我慢慢开始喜欢古诗词,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我的喜欢,那就是“此生无悔入华夏”。
我最喜欢的还是文言文,它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论语》《孟子》。我觉得孔子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论语》记载的一则话——孔子说:“《尚书》里说‘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孔子其实在告诉我们,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做好自己,来影响身边的人和事,而不必去争名夺利。又比如《孟子》“天降大任”的那段话,让我知道,作为小学生也应该磨砺自己的性情,要吃一些苦,不断提高自己,遇到问题挫折不能放弃。
刚得知原创诗歌征集活动时,我兴奋不已,虽然班里也经常有诗歌的征集活动,但听老师说这次是教育部组织的,我便更加用心准备了。
我左思右想,问了问身边的亲人,我们一致认为既然写中国节日,那就从最熟悉的节日写吧。于是,我确定了主题——春节。
说起春节,我回忆起一幕幕场景。每年除夕跟着家人一起挂灯笼,装饰屋子;除夕晚上给长辈拜年抢红包;一家人吃年夜饭……
过年的画面在我脑海中展开,我决定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创作。首先把节日当天的整体样子和自己的感受写了下来,也就是“千门万户挂彩灯,阖家团聚不觉冬”。家家户户的璀璨灯光,和和睦睦的家人团聚,抵御了冬日的严寒。
往下写的时候,我遇到了困难,我想用对偶的方式,写自己抢红包的状态。于是找老师来帮忙,老师提示我可以引用典故,比如压祟钱,再用现代人用的红信封作对,但押韵我还需考虑一下。而人物比较单一,可以前半句写你的表现,后半句写你家人的状态。我有了灵感,写出了“大人笑谈压祟事,孩提喜抢红信封”。
抢完红包,就开始吃年夜饭了,按着中国的习俗,长辈是需要坐在最北面的,表示德高望重。年夜饭的菜品也有很多讲究,比如要有饺子表示更岁交子,比如年糕寓意步步高升,最重要的是有鱼,表示年年有余。但写的时候,我不知道“桌前”应该对什么,“前”是方位,应该也对方位,我十分苦恼,没有合适的词。跑去问了问老师,老师看了看我后面的话,说桌前可以对年夜,一个是方位,一个是时段,都作为状语相“对”也是可以的,并且鼓励了我这种对法很厉害,这让我十分开心。
结尾部分可以说是一气呵成写出来的,因为我们过年都会守岁,等着十二点的钟声,大家预祝新的一年,万事如意!
[教师点评]
郭婧怡同学的这首《春节》,结构清晰,画面感强,意蕴深远。
其中“大人笑谈压祟事,孩提喜抢红信封。桌前落座长居北,年夜摆餐鱼在中。”四句写实,我们能感受到学生会把自己对于节日的认知,直截了当地写在诗歌当中,比如喜欢过年抢红包,吃年夜饭。
而这种认知并非仅仅停留在抢红包上,值得关注的是“压祟”的用词,其实比“压岁”要考究,这个词里面包含着长者对于幼者的关爱和呵护。而“桌前落座长居北”一句,长者坐在北面,则是幼者对于长者的尊重,这是华夏礼仪的体现。
也许过节的意义就在此:人们在一次次的节日中,一次次地实践文明礼仪,也是在一次次地加强文化自信。
而诗歌中呈现的“长者安人,幼者敬人”的状态,我想才是“阖家团聚不觉冬”真正的原因。
(指导教师:张昊)
北京市黄城根小学六年级 郭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