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个例子,从中体会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假如有个12岁的男孩,把他养大的豹子送归野外,为此要穿越蛮荒的南非大陆。进入沙漠之后,他的水不够了,摩托车没了油,我们再假设,这时出现了一个流浪汉,而这个孩子只能同他一起走出沙漠和丛林。
现在,我们从力量的角度看两个人的关系,会怎样推动下一步的故事发展。
一是两个人物的力量强弱不同。这个成年人具有在蛮荒之地的生存经验和能力,都是孩子缺少的。
二是他们力量的方向不同。小男孩想的是送归豹子,成年人想偷他的摩托车,还想把他蒙骗到另一个方向,把豹子卖了赚钱。
这就形成了两个人物之间的力量关系,推动我们的故事向前。他们从一开始的互不信任,到最后两人达成和解,再生成深厚的友谊,留下了足够的描述空间。(读到这里,你可能想起中学老师画的一个示意图,黑板上一个方形用来表示物体,两个箭头向外的直线表示两个拉动它的力量。)
实际上,利用这个开阔的描述空间,可以写出一部充满野性魅力的电影剧本。若是高明的剧作家,还可以利用这个空间,写出成年人和小男孩之间更多的故事,比如,他们可以彼此分享他们的心事,关系到家的气息,母亲的微笑。还可以谈起被爱和被牵挂,因为他们害怕孤独,都需要家,需要爱,需要亲情,那是他们想找到的真正的家。
在我的视野里,以往的写作理论和讲座太多了,却没人提到怎样写出人物之间的力量关系,这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可是,在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中,并不缺少对这种力量关系的利用。
说一个容易理解的作品,也是很多人熟悉的,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里面有一百多个草莽人物,汇聚一处,做他们以为是正确的事情。他们各自的力量都很强,但由于性格上的矛盾,力量的方向也会有偏差,不那么一致,给了作者施耐庵很大的描述空间。
由于作品的容量不同,短篇小说里的人物表现出性格就可以了,长篇小说却要写出人物性格的前后变化。因为《水浒传》不仅写出了人物的鲜明性格,还写出了性格的复杂变化。所以有人认为,从这一点来看,《水浒传》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施耐庵是世界上第一位伟大的长篇小说家。这里只是顺便说到这一点,以后我们的写作练习课会说到怎样表现人物性格。
作家兼创意写作教师亚历山大,设计过一个名为“种子”的练习,收录在雪莉·艾利斯编著的《开始写吧,虚构文学创作》里。
在这个练习中,亚历山大要求学员简要描写三个童年时的故事。“你并不记得这些故事,它们是别人告诉你的,是你的父母、祖父母讲给你听的。”他说,看看这三个故事,你能在里面看到事件吗?如果能,你是怎么获得视觉记忆的?把这些故事和你生命中发生过的重要事件进行比较(这些重要事件可以是现在发生的),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你能看到你关于童年的记忆是如何像相册里的照片一样活动起来的吗?
这样一来,我们就进入了关于早年自传的虚构作品。其中的故事是别人告诉我们的,他们想让我们相信自己的这些事情。亚历山大老师的观点是,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到达了一个早年的无意识的自我,一个对我们来说有些原始的身份。我们间接地接受它,却能够直接体验它。我们有些人甚至受这些早期故事的控制——在我们长大成人后,朋友和家人可以用这种故事提醒我们,他们认为我们是什么样的。任一种方式都能构建我们的身份感。正因为如此,它们对小说作家来说是有用的。
这个练习的目的,似乎是要轻松达到无意识的自我,但在亚历山大随后举的例子里,恰好展示了人物之间的力量关系。
两岁的时候,我喜欢藏在家具后面,模仿房间里大人说话的声音。有一次,我奶奶和她女儿,也就是我那年轻的高中生姑姑,吵了起来。这时我开始模仿她们说的每一个字。她们停下来,吓了一跳。我奶奶突然大笑起来,但是我姑姑被激怒了,我敢说到现在她都为这事生我的气。我可以“看到”这次事件,不过我穿着我在那时的画面里穿着的衣服,在我关于房间的印象中,它的颜色也是那时的画面里房间的颜色,以及我长大后对那个房间的记忆中的颜色。我能够看到一个童年时的我:穿着工装裤,头发梳向一边,闭着嘴巴微笑。当他从遮住他的家具后走出来的时候,他不是我,而是基于我自己的经历的人物形象,我创造了他,用来说明我听到过的关于我自己的事情。
亚历山大分析说,我可以这件事情当作原型,写一个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我有些相似。
奶奶和我是一个阵线的,因为我是她最疼爱的儿子的孩子。我是个小孩,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十几岁的姑姑形成威胁。甚至于因为我单纯无知,轻轻松松就赢得了她母亲的爱,而且明显是在取笑她。对姑姑来说,我很容易就会成为敌人。她太年轻了,根本不理解我并不是故意那么做的。
这几个人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永远都不相同。姑姑随后会感到没有被爱,而且毫无理由。孙子感觉到了爱,也是毫无理由。奶奶她自己不会做出解释。她根本看不到这个问题,只会觉得自己的女儿没有幽默感,而她的孙子,天生就那么可爱。
这个故事,写的是一个孩子对某些力量和结果的认识。他的每一次实验以及他所引起的别人的反应,将逐渐造就他的一生。而这次事件,不过是他的第一次实验,他和姑姑、奶奶之间关系的力量转移,就是其结果。
如果我们是在写自传体小说或散文,用这样的事件作为故事的开头,它自身就有一种力量来传递某种意义,以及某种紧张的情形。从写作的角度讲,我们的作品就是一种情景的推进,以及在这种情景中,人们相互之间、与情景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你可以完成这个练习了。回想一下你的三次经历,选出一个你觉得最有趣的。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这个回忆中,事件的情形是怎样的?尽量准确一些,考虑到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
2.其中所涉及的人物,包括你自己,都有什么动机?
3.人物之间的力量关系是怎样的?
4.什么地方可以做变动?环境可以变吗?人物可以换吗?你怎么才能进一步替换人们的身份,把他们变成你故事中的人物?
5.仔细思考过以上所有问题的答案后,写一个更加完整的场景描述,然后再看看故事会怎么发展。
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