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1月1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写作练习课之三十九

比读者更早地进入角色

满堂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11月12日   08 版)

    董学仁/摄

    在我阅读的时候,有时能进入作品描写的角色,有时不能,与角色隔了一段距离。想一想,这种差异来自哪里呢,与作者的写作有多大关系?

    就拿阅读时进入角色的作品来说,多年前读金庸小说,跟着情节快速递进,进入到一个又一个人物角色的情感之中,而那些角色的差别很大,正派反派的人物都有。

    金庸创造了那么多人物,鲜活,深入,有个性,这挺让人佩服的。

    有这样一种观点,小说家塑造角色的时候,通常是将自己的某一部分性格抽离出来具象化。如此看待作家的写作,对作家的要求就高了一些,他们自己的情感要丰富,性格要复杂,才可以分化为许多人物。比如曹雪芹,一部小说里,男主是他,女主也是他,差不多都可以看成作者的化身。而金庸小说里,那些人物也活在他的性格里,心念苍生的正派是他,宁负天下不叫天下负我的反派还是他。

    我们接触到的许多文学观念和观点,都像是文学理论。可能有多半理论是正确的,只是因为泛泛而谈,说得笼统,还离写作者远了一些,没有多少帮助,于是被写作者不客气地拒绝。相比之下,有些写作者说出自己的写作经验,虽然没有理论高度,却容易让人接受。

    一位写作者谈到感情带入时的想法,看起来容易接受和操作。他说,感情带入需要把脑海中的人物用语言描述出来,但仅仅是语言描述也是不够的。接下来把这个人放到你建立的世界观中,但是他还不会动,因为你只是描绘了一个画面和一个人而已,人物正无所事事等你发号施令。之后你还需要设计一个矛盾,另一个人或者一件事让你的人物动起来。

    这就说到了小说场景中的人物。

    我们读曹雪芹的小说,读到了接连不断的场景。他的人物就在那些场景中动起来,没有场景就没有他的人物。金庸小说里,场景更密集,几乎没有脱离场景的人物,也没有脱离人物的场景。这两位作家把读者带入作品人物的程度并不相同,曹雪芹的人物大都细致刻画,金庸的人物往往寥寥几笔,但他们有许多一致的地方,比如,他们都可以让读者进入角色,用的都是一个接一个的场景。

    对于写作者来说,知道这些还不行,还要知道怎样具体使用这些场景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一是从外到里,进入故事角色的内心。用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描画出人物的表面,而且还能非常逼真甚至令人神往。但很多写作者没有更深一步,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层面无法创造出来,这就是情感的深度。你也写了人物的情感,可是你停留在人物的表面,不可避免地写一些关于情感的陈词滥调。

    陈词滥调的例子太多,这里只举一个:淅淅沥沥的雨夜。生命垂危的老人躺在床上,不住地喘息。他的身子挺得直直的,因为他从未向任何人低过头,更不会向死神低头。他眼窝深陷,混浊的双眼里流露出焦急的神情,干瘪的嘴唇似乎要吐出什么话来,但立即招来一阵咳嗽。他又费劲地挺了挺身子,挣扎着支起上半身,艰难地张开僵硬的手指,拿起笔写下了几行大字。

    二是从里到外,从故事角色的内心开始。这可能是更好的方法,在创造一个场景的过程中,进入每一个人物的内心并从他的视点来体验。就是说,当你坐在写字台前时,你得爬进你作品中人物的脑子,感觉到你自己的心跳、手心出汗、肚肠扭结、热泪盈眶、内心欢笑、愤怒、暴躁、同情、悲哀、快乐或人类情绪图谱上不计其数的反应中的任意一种。

    体验角色深度心理反应,唯一可靠的源泉就是你自己。我以为,写作能够提高自己,并且我遇到的许多写作者恰好是通过写作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比方说他们原来的情感没那么丰富,可是有悟性地读了许多著名作品,受了启发之后,在写作中尽力去接近角色,体验到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反应,后来写得多了,他们的情感丰富了,深度也有了。

    如果我没有记错,在最早的一批心理学家那里,靠的是对自己心理反应的观察,再由己及人,把观察结果拿到人群中验证。我还认为这一点与作家的工作相似,都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尽量客观地观察那些具有启迪意义的人类反应,而区别在于心理学家的观察更多是为了研究,作家的观察更多是为了创造新的人物角色。

    你不但必须进入人物的内心,而且还要进入你自己的内心。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有位创意写作导师保罗告诉他的学员:最好方法是你也让自己置身其中,这不像听上去那么难。做个演员,假装你是一个角色。脱掉你的外衣,披上角色的外衣。如果你已经完成了角色研究,角色的里里外外都很了解,根本不必猜他可能会说什么,话就在你的嘴边。现在,像角色那样在屋里踱步,或是紧张得坐立不安。轻声软语,或大声嚷嚷。

    每次表演完毕就对稿子做修订,改好稿子后再表演。

    保罗说,变身为一个角色曾让我很害怕。当我的批评小组评价我的文稿说“你没有入戏”时,我才明白我从来就没入过戏。但是经过练习,我很惊讶,它变得如此容易。

    如果你担心自己无法变身角色,马上试试这个简单的练习。

    假装你是一个学步期的孩子,正走进你看书的这间屋子。

    你看到了什么?

    你注意到的是桌子底下的东西。也许不拉过来把椅子站上去,你就看不到窗外。你够不到书架顶端,甚至可能连书架的一半高都够不到。灯泡太亮了不能直视。学步期的孩子会触摸每件东西。那块小地毯是光滑的,厚实的,还是毛糙不平的?

    现在变身为另一个不同的角色。假装你是一个坐轮椅的成年人,你会注意到屋子里的什么?路当中有没有需要挪到一旁的椅子?地毯呢?你会不会担心被绊倒?当你坐到沙发上时,有没有地方能放置你的轮椅?你能听到空调的嗡嗡声吗?你能闻到隔壁房间烤巧克力蛋糕的香味吗?

    接下来假装你是一只猫。猫会看见什么?也许你看见了挂在角落的蜘蛛,带软靠垫的椅子,椅子下的一个线团。

    假装你匆匆忙忙,找不到你的车钥匙。

    假装,假装,假装,用上你的全部感官。

    你做得越多,进入角色需要花费的力气就越少,这样才能令场景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你先进入角色,让读者跟在后面。

给自己的文学创作定位(一)
比读者更早地进入角色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