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带完一届高三,一百多日备课、批阅试卷、讲试卷的奋力拼熬,让我身心俱疲。
带着这样的疲惫,我踏上巴厘岛之旅,参与一次海龟保护志愿者项目。
微笑着的母亲
我们的第一站项目地是巴厘岛的乌布。
乌布是巴厘岛最有艺术气息的绘画重镇,每家每户的建筑、室内布置、庭院花卉、生活器具都充满着艺术气息。一路上,都有初次相见的乌布人,远远露出友善的微笑跟我们打招呼,更有直接用中文“你好”来迎接我们的。他们笑脸盈盈吐露出的“你好”,轻轻柔柔的声音和婉转的调子,就好像在歌唱。
此后的日子,我在乌布观察到,传统和现代这两种文化和谐共融,彼此全无尴尬,甚至可以齐集于一个人身上。这就是兼容并蓄的巴厘。而微笑的巴厘,感染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我们一起学习当地语言、绘制布艺画、烹制当地菜肴,制作祭祀用的花篮。我们还一起携手游乌布王宫、稻田、艺术村。我们渐渐习惯了微笑,并以微笑回报他人。回报两个和善又帅气的协调员老师,同营地以及同一个学习小组的伙伴们,乌布的邻居,甚至我们见到的每一位陌生人……
阳光斜映在我们脸上,笑容是那么甜美。
最难忘圣泉寺的一尊“母亲”雕像。绿树掩映下的这位母亲被四个顽皮可爱的孩子缠绕着,后面两个各吊着她的肩膀,旁边一个躲在她的左臂弯里,还有一个正抱在怀里撅着嘴巴,满足地吮吸着母亲的乳汁。面对一群缠绕在身边要吃、爱玩、会闹的孩子,朴实、憨厚的母亲并无半点烦躁,嘴唇微微上扬,目光平和,笑容安祥。
微笑的巴厘,微笑着的母亲,有着神奇的治愈功效,我已没有了来时的疲惫。
微笑的海湾
“晚风轻拂澎湖弯,
白浪逐沙滩。
没有椰林缀斜阳,
只是一片海蓝蓝。”
我是在心里哼唱着《外婆的澎湖弯》的时候,由快艇送上一片幽静海滩的。
这里是我们第二周海龟保护的项目地。
阳光、椰林、沙滩、海浪,还有一群可爱的小海龟,这对于生活在内陆的我们是何等的新奇啊!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我可以天天靠大海这么近,每天都可以踩着薄暮,将一束束笑语泼洒向天蓝蓝,将一个个脚印投注到海蓝蓝。
暖暖的海湾,有我们这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快乐的人们。我们一起到海滩清理垃圾,一起排成一字形长龙阵传递建筑海龟保护地用的建筑材料,一起清理海龟池,一起喂小海龟,一起给海龟宝宝洗澡,一起和附近的渔民小朋友唱歌、游戏。
微笑的海湾。小海蟹自由地爬行在干净的沙滩上。
海龟保护中心的围墙在一天天一点点增高,吃饱喝足的小海龟们在干净的水池里惬意地撒欢……我们,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肤色的人们(包括当地人)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项目结束前一天,我们来到一处三面被大山围绕的海湾。在这里,我们要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将两只海龟朋友放归大海的怀抱。
工作人员将两只碗盘大小的海龟,用毛毯小心翼翼地包裹好带到海滩上,用传统的印度教祭祀典礼为它们祈祷,然后将它们放开自由爬行。两只由人类朋友救护的海龟起先恋恋不舍、犹犹豫豫地探出它们的脚步,渐渐地它们听到了海浪的招唤,感受到了朝思暮念的家的讯息,便在人们的夹道欢送下从从容容地爬向了大海。在没入海水的那一瞬,我仿佛看到了它们的微笑,看到了大海的微笑。
微笑的我们
夜悄悄来临,大海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远处遥不及岸的地方却闪烁着星星点点的灯火。奇怪,白天明明是一望无际的海呀,那灯火是海市蜃楼吗?
人们在海滩上点起篝火,有人弹起当地的乐器,有人和以吉他,还有一群人坐在篝火旁边互相依偎着小声地哼唱。不远处,一群年轻人拉成一排站在海浪中让白日的余温浸润他们,还有的将纱笼铺在细暖的沙滩上躺在一起任凭海风抚面。小咖啡馆里昏黄的灯光下,人们三三两两地拥坐在一起,细声软语。
宁静的夏夜,海边的宁静。
微笑的我们,美丽的微笑。
江苏盐城市伍佑中学教师 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