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1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关于房子的记忆(散文)

浙江桐庐县叶浅予中学初三(4)班 陆晏葳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1月21日   01 版)

    本报记者 龚蓉梅/摄

    关于童年的记忆,最多的,还是外婆家的那幢老房子。

    那是一栋单元楼,楼的外墙上爬满了爬山虎。每至盛夏,爬山虎就像爱撒娇的孩子,四手四脚地攀爬在西边的石灰墙上,把整堵白墙都覆成了翠绿;可一来到秋的尾巴上,墙上就只剩了些虬劲驳杂的藤蔓,恰如老人手背上凸起的青筋,显出一种沧桑来。单元楼的铁门,楼梯的扶手,也都因重重锈迹而处处剥落。

    这栋单元楼的每个单元之间都紧紧连在一起,两户人家的阳台之间几乎没有空隙,真可以用“挨家挨户”来形容。有时外婆在阳台上做事,隔壁的团英奶奶刚好也在阳台上,她们就会欢快地聊起天来。我呢,要么在阳台上涂涂画画,要么就趴在客厅的沙发上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打电话,要求妈妈“打开电话门,从电话里飞出来”。不能天天跟妈妈在一起,大概是我唯一的不开心。

    今年暑假回去,看着阳台墙上那些我用蜡笔、铅笔、水笔留下的杰作,看着画了身高刻度的线条,我有一些恍惚。似乎隐约看到,那个扎着发髻,穿着围裙,脸蛋和身上的衣服一样红的小女孩,还坐在阳台上温暖的太阳里,欢笑着把手里的玩具高高举起,邀我跟她一起玩。

    我记忆里更清晰一些的房子,还是一幢单元楼。

    这幢名为专家楼的房子,是桐庐中学的教工宿舍。这是一栋四层楼的房子,水泥的地面,白色的墙体,靠墙站着,墙上的白灰就会在背上印上各种图案。四岁那年,爸爸妈妈把我从外婆家接了出来,我们一家三口就住在这幢房子里。

    我的娱乐场所仍然是阳台和客厅,只不过这阳台和客厅是一个连通的空间。沙发的背后,就是阳台。爸爸在阳台上放了一张茶几,茶几上下都放满了我的玩具。整栋楼里只有我一个小孩,所以我只能自己跟自己玩:给芭比娃娃换一套新衣服,梳一个新发型;支起两把伞,假装在野外露营;拉上窗帘关上灯,打开南瓜灯笼,玩探险游戏;把所有的零食摆放好,开超市,芭比、阿狸都是我的顾客……我有的是办法让孤单的自己忙得不亦乐乎,让单调的生活变得妙趣横生。

    爸爸妈妈挤在窄小的厨房里,一边做饭,一边聊天。我钻到爸爸妈妈中间,看看今天晚上又有什么好吃的;或者用嘴巴咬着一张报纸爬过去,汪汪汪叫几声,说“小狗狗给你们送报纸来了”。

    生活如此简单,却又一如既往地幸福。

    2013年,我们搬进了大联路上的新家。

    这所房子被装修成了简欧的风格,这是爸爸妈妈和设计师一起设计的。不论是客厅墙上的油画,还是餐厅中世纪造型的挂钟,又或者是书房宽大的书桌,都是精心挑选。

    要说这所房子最大的特色,那还是随处可见的书橱和书籍。书房里朝东的那一整面墙就是一个大书橱,从地板直到天花板,分门别类整齐有序地摆满了各种书籍;我自己也有一个书橱,在我的房间里;妈妈的书柜躲在沙发的背后。除了这三个大书橱之外,床头柜、茶几,甚至是卫生间的抽屉里,都放了书。

    爸爸说,看来,我们又得努力存钱换更大的房子了,不然,书没地方放了。

    对于我们这爱极了看书的一家人而言,书多到家里都放不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闲暇时,随便找一个地方坐下,随手就可以拿起一本书,然后沉浸在书中度过一两个小时。那一两个小时,不被喧嚣干扰,不为心事烦恼,只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入作家的内心,唤醒书中沉睡的人物,与他们交流,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那是多惬意和享受的时光啊!

    爸爸坐在餐桌前,妈妈躺在摇椅上,我在书房里,各自捧着一本书,屋子里安静得能听得见书页翻动的声音,但又分明有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在发酵、在流淌。每当这样的时候,我的心里都会升腾起一股莫大的满足感。

    这是我们家第一套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也是我和爸爸妈妈最幸福的家。站在阳台上,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辆,看着步履匆忙而坚定的人们,看着宽阔干净的道路,看着忙忙碌碌却井然有序的小镇,我不禁张开了双臂,我要呼吸这幸福的空气,我要拥抱这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龚蓉梅

林超贤:每拍一部电影都是一次修行
赵航:高级的创作,是在普通生活中找到新奇的角度
关于房子的记忆(散文)
韩静慧:文学火炬照亮人生之路
拼搏的力量与艺术的再现
把诗歌的种子播撒进校园
孙一圣:想象也需要能力
献给我们大家的吴晓蔚
休刊启事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