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1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把诗歌的种子播撒进校园

任皓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1月21日   01 版)

    《星星》诗刊诗歌进校园公益讲座走进四川双流棠湖中学。作者供图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对他的弟子解释过诗歌的社会作用,这是诗歌社会作用最高度的赞颂。认识、教育、审美是诗歌带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独有的人文世界观。诗人余光中曾说:“我们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做诗人,但要拥有诗意的情怀,追求诗意的生活。”诗歌滋养了人的情怀,让人懂得理解和包容人与人之间的复杂,进而引领人看清内心的憧憬和希望。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中国诗词大会》《经典永流传》等诗歌节目的走红,诗歌再度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人文启蒙的重心。诗是一个人表达爱的最高方式,怎样把诗歌的启蒙融合在全民教育中,让诗歌在孩子心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

    诗人走进校园,成为时代的眼睛和良心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新诗刊物,《星星》近两年一直在开展诗歌进校园公益讲座,把诗歌的种子播撒进校园。自2017年开始,《星星》诗刊诗歌进校园公益讲座在四川、黑龙江、重庆、宁夏、陕西、浙江、甘肃、河南等地举办,达90多场。在3年时间里,共有70多所中小学校,4万多名师生接受到诗歌的洗礼。

    “培养文学新人一直是《星星》诗刊的传统。《星星》诗刊创办诗歌进校园公益讲座,旨在弘扬中国传统诗歌文化,培养中国诗歌的梯队力量,提高中学生诗歌欣赏水平,鼓励中学生诗歌创作,提升中学生的丰富想象力,热爱诗歌,热爱生活。”星星诗刊社主编龚学敏这样阐述创办这个讲座的初衷。

    文化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诗歌所传递的真善美、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能使人们自觉而又自然传递真善美,贬斥假恶丑。诗人康白情认为,“诗人应该是人类精神的引领者和创造者,要在创作中开拓独特的诗情,善于从平常事物中发现不一样的意境。而要成为有创造性的诗人,必须有一定的修养:人格的修养,知识的修养,艺术的修养,感情的修养。”作为一个诗人、作家,他的担当,就是要成为一个时代的眼睛和良心。

    热爱不是一句空话,诗歌带给我们的美好是真实发生着的

    在诗歌讲座中,《星星》诗刊编辑、诗人黎阳讲道:“去渠县三汇中学讲课的那天下着小雨,路很滑。我们到了三汇中学对面才发现,去学校要坐渡船。讲课过程中孩子听得也非常认真,在提问环节同学们的问题集中在了如何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让自己的作文更加生动上。我举了《游子吟》《母亲的衣襟》两个例子,结合诗文让孩子明白了,为什么写,怎样写的过程。当代的学生只是把诗歌当成学习的一种文体,对诗歌的真正认识还很少。所以,在他们只会背诵,而没有深刻的认知的情况下,诗歌的基础知识传播和诗歌的德育是非常必要的。”

    黎阳说,在给孩子讲课的同时,也让自己一直感动着、震撼着,“在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给盲童讲诗歌时,他们看不到我,但聆听的过程是那么专注。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意愿是那么强烈。在渠县琅琊中学,当我把一个同学的诗歌朗诵给大家听的时候,很多同学热泪盈眶。热爱不是一句空话,诗歌带给我们的美好是真实发生着的。”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诗歌作为一种精神生活方式,不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是本质上不同于现实生存的特殊、独立的生存方式。它以自然的生存方式为原型,以现实生存方式为基础,并且成为自由的生存方式。“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通过诗歌讲座,让当代学子对诗歌的立意、音韵、节奏、结构,以及意境转化语境,语境转化意境有了初步的认知。

    星星之火,从此让诗歌照亮我的生命

    来自重庆南开中学的语文老师明黎对于诗歌进校园公益讲座记忆尤深:“在诗歌讲座中,让我们感到诗是人性的、是温暖的,诗帮助我们去超越平凡,抵达远方。同时诗也让我们可以回归自身,诗意栖居。”成都双流棠湖中学的语文老师胡娜则认为诗歌进校园是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现在我们很多孩子的文化素养远远不及老一辈人同龄阶段的素养,诗歌进校园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诗意化的文化受益。对学生来讲也为其打开了知识的另一扇窗,让他们的眼界也更加开阔。”

    “诗歌,它改变了我的一生。星星之火,从此让诗歌照亮我的生命。”来自四川的赵星宇是一位农村的孩子,一次诗歌的讲座让他从此走上了创作的道路。“那时我正读高二,诗歌也刚刚接触,心情很激动地听完了李斌老师的讲座,当时李老师提问说《天净沙·秋思》里面哪一个字用得最好。在听了现场同学的回答后,李老师也做了详细的解答,即炼句不如炼字,说出了传神之处。这个讲座持续时间不是很长,但带给我的帮助却很大。自那次讲座之后,我对于诗歌的创作热情更加高涨,我的几位朋友也踏上了创作道路。诗歌讲座让我明白了诗歌创作的不易。我相信,结缘‘星星’,我也一定可以成为一颗星星,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诗人洛夫说过:“文学能够给人一种温暖和力度”,诗歌更多的是对世间万物的美好描写,是孩子探索世界的窗口。学习诗歌,会在他们的内心中种植下真善美的种子。作为一种非常精微、凝练的文学形式,其想象力和哲思能让孩子在人之初就体味到母语的魅力,更能激发孩子内在的艺术灵性,让他们从世俗的生活中发现美,从细微的自然变化中感受愉悦,从而让人生变得更加圆融与诗意。生动有趣的诗教讲座,在学子们的心田上播散的不只是诗歌的种子,更是人类的情怀,人间的大爱,为这片诗意盎然的大地孕育诗词新苗浇水施肥。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把诗歌的种子播撒在校园里,世上多一位诗人,就多一个温暖的人。

    责任编辑:只恒文

林超贤:每拍一部电影都是一次修行
赵航:高级的创作,是在普通生活中找到新奇的角度
关于房子的记忆(散文)
韩静慧:文学火炬照亮人生之路
拼搏的力量与艺术的再现
把诗歌的种子播撒进校园
孙一圣:想象也需要能力
献给我们大家的吴晓蔚
休刊启事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