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老廖就打算出门。在出门之前,老廖和老伴就做好了准备。
这是赣南的一座小城,不大。桃江河两岸最近几年冒出许多高楼,让这个小城有点大城市的韵味。廖记饺子馆就开在一条不太繁华的街道上。平常来来往往的人都喜欢到这里吃一碗饺子。
要说老廖的饺子有多好吃,也不见得,只是觉得老廖这个人诚朴、善良。韭菜瘦肉馅配上浓浓的骨头汤,洒一撮葱花,再加上一点风味小菜、一勺辣椒酱,让人吃了就觉得暖心。本地特色风味小吃“萝卜饺”是用红薯淀粉做的,内馅以萝卜为主,是当地人最为熟悉也最为想念的味道。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缘故,小城街道上的人很少,市场监管局要求街上店面配合疫情防控全部停止营业,廖记饺子馆也停业了。老廖从饺子馆走回家,路上除了路灯和小榕树,就是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几只流浪狗。
老伴从医院退休后患有肾衰竭尿毒症,腿脚也不太灵便,靠每周透析维持生命。春节在家的日子,老廖变着花样给老伴做各种好吃的。除夕这一天,儿子打来电话,说是今年车票不好买,不回来过年了。老廖并不生气,自从他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儿子在家过年的次数屈指可数,疫情当前不回来也挺好的。老廖吩咐他住处要用酒精消毒,做好个人防护。儿子在电话里答应着,给老两口拜了个年就匆匆挂了电话。
老廖看着热闹的春晚,心里很不踏实。以往儿子打来电话,总能和老伴天南海北地聊一两个小时,这次不到两分钟就挂了。难不成他生病了?还是也被传染了?老廖不敢想,也不敢跟老伴提,只能自已在心中嘀咕着。平常不沾酒的老廖不知不觉喝了几碗水酒。
老廖将电视频道锁定在本地台和湖北台,和老伴时刻关注着两地的疫情防控情况。播到电视里医生护士疲累奔忙在一线,老廖看见老伴泪流满面,他当然知道老伴为什么哭。很多时候,当曾经的故事再次浮现在眼前时,没有人能够止住眼泪,那是对生命的无比敬畏。
这一天,老廖和老伴心有默契地走到超市,买好一些韭菜、萝卜、瘦肉、鲜鱼等食材,然后来到了饺子馆。老廖熟练地洗韭菜、切韭菜、剁瘦肉、剁鱼片、刷萝卜、切葱花、包饺子,然后又开始煮饺子、蒸萝卜饺。这场景,闪烁着似曾相识的记忆,记忆里有在“非典”时期老伴在医院忙碌着治疗病人的身影,有老廖冒着大雨往医院送饺子的身影,也有如今全民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画面。
老廖将一碗碗饺子打好包,每一碗都多加两个鸡蛋。门外的风雨随着被掀开的门帘子猛烈地吹打进来,老廖带着口罩都觉得冷。老伴拿上打包好的饺子,戴上口罩、穿上雨衣踏进风雨里,往医院送去。这段时间,老廖和老伴都待在饺子馆里,老廖每天都在大铁锅边忙碌着,一碗碗饺子接连不断地被老伴送去医院。
小城更加冷清了。儿子已经连续10天没有任何消息。老廖在每个晚上都要偷偷地给儿子打个电话,但儿子的电话从来都处于关机状态。老廖想着要不要再拨打一次,万一这次打通了呢?老廖觉得喉痛发烫,很难受,很想哭出来,可泪水早已化为骨子里的坚强。老廖决定不能让自己胡思乱想了,打起精神准备干活,还有很多事等着做呢。每次老廖忙完了所有的事情,看着眼前这些包好的饺子,就觉得无比安心。
又一天,老廖在饺子馆忙包饺子的时候,儿子电话打了进来,老廖接起电话噼里啪啦就是一顿骂,等骂够了才想起要问一下儿子在哪里?现在是否安全?儿子在电话里笑着,说自己到了武汉,刚从病房里出来,经过连续10天的奋战已经治愈一名患者了,目前自己一切都好。
老廖这才想起初五的那天早上,老伴跟自己说了一句话:“我们都能挺过来的。”
老廖打开饺子馆的门,雨终于停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了进来。
责任编辑:谢宛霏
江西圣塔集团职员 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