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5月1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法医秦明:真实是小说最好的作料

赵晨琰 本报记者 谢宛霏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5月12日   05 版)

    悬疑刑侦剧《法医秦明》的横空出世,让这部由演员张若昀、焦俊艳等主演的网剧收获了全网17亿播放量,成为当年的收视大热,而原著《第十一根手指》的作者秦明也由此被更多读者熟知。 4月24日晚,秦明在自家书房开始了西西弗书店的世界读书日主题直播活动,开播15分钟,就有2000余人涌进直播间。几分憨厚的外表和幽默的谈吐,让读者们喜欢称他为“老秦”,而他冷峻的双眼和笔端下,却带着一种对人性、法律和死亡的理性思考。

    爸爸是警察,妈妈是护士,从小到大有“警察梦”的秦明就这样误打误撞选择了冷门的法医专业。入学后他发现,全班40个人,只有他一个人第一志愿填了法医。

    第一次动刀尸检,秦明解剖的是自己的小学同学,他咬着牙还是坚持了下来。后来他发现,那个案子看似很简单,但法医鉴定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的重要作用。这段经历给了他极大的震撼,从那时起,他就立志要做个好法医。后来,这个故事也被记录在他的小说《尸语者》里。

    谈及开始写作的动机,秦明直言是出于“委屈”。“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这个职业是遭受很多歧视的。有人不愿意跟你握手、不愿意跟你在一起吃饭,还有人认为法医代表着死亡,法医去给伤者验伤的时候,伤者就会很抵触,说我不就受伤嘛,你法医来干吗呀!”

    想要改变大众对于法医的误解,是秦明开始写故事的动力源泉。2012年的除夕夜,秦明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急诊科医生写自己的故事,颇受震动“安徽公安在线”的官方微博在他微博下面留了言:你为什么不能写呢?自此,秦明开始在博客上写作,正式走上了创作之路。

    刚开始,秦明的阅读量只有1000,每天有10条留言。秦明说,这10个人就像是一针强心剂,支持他一直写下去。写了四五万字后,他的故事偶然被天涯版主搬到了“天涯聚焦”上,第二天阅读量就飙升到了10万,作家秦明的故事开始火了。

    但比起作家,秦明更喜欢称自己为“中国真实法医故事的讲述者”。秦明书中所有故事都是从真实案件中取材,除了写自己的经历,每到一个地方出差,秦明都和当地的法医聊一聊,听他们讲自己过往几十年,甚至是自己还没有入行时候遇到的案子,还有许多同行会打电话给他,向他讲述印象深刻的案件。法医们一线的办案经历,就是他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库。因此,持续的输出并没有让秦明生出素材枯竭的担忧。“现实是个巨大的素材库,并且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说。

    但真实不代表完全还原现实,秦明有自己讲故事的“纪律”:公安涉密手段不能写,也要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利益,不能完全还原某个案件的全过程,以免对被害人家属产生二次伤害。

    于是,写作时就必然要改编。一开始改编得比较简单,把案件换一个背景、换个人数、换个作案的方法就成了一个新故事。越往后写,秦明的改编功力也越来越老到。平时在侦案的过程中,他会把一个案件中某个细节的推理过程一条条罗列在本子上,时间一长,就会记录下几十条、几百条这样的推理细节。在写作的时候,在这里面选取一部分,把几个细节穿插使用,组合成文。

    在创作中,秦明说自己不需要太丰富的想象力,也无需刻意去平衡真实性与艺术性,因为“真实就是小说最好的作料”。他说:“我不害怕故事的平淡,我觉得我遇见的每起案件都会发人深省,每名受害人的故事都令人唏嘘。我相信,真实的故事,比任何稀奇古怪的故事,都有代入感。需要真实故事的读者,自然就会成为我的读者。”

    在讲故事的同时,秦明也将法医艰辛而高危的工作环境展示在大家面前,并有意识地穿插各种法医知识,比如尸斑是怎么形成的,钝挫伤的刀口是什么样的,如何利用尸块找到死者的身份信息等等,尽量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各种晦涩生僻的法医知识。有读者说,秦明的书读来像“有故事的科普读物”,也有前辈评价说,如果把这一系列的书都看完,就可以做个实习法医了。

    在秦明看来,普及法医知识,改变大众对法医职业的刻板印象始终是他创作的初衷。“让大家关注和理解真实的法医工作,让更多的人提高警惕,让想要犯罪的人放下屠刀”是他开始写作时的愿望。随着“法医秦明”走红,秦明的愿望正在一步步实现。“现在,遇见歧视我们职业的人极少了,大多是带有仰慕的眼神。”通过自己的作品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法医这个行业,让秦明感到自豪,“一些同事的孩子会说,一部好看的剧让他们对父母的工作产生自豪感,我觉得特别欣慰。”

    生命和死亡也是秦明在小说中关注的一个主题。在秦明看来,中国人对于死亡的忌讳和回避,势必造成死亡教育的匮乏。“去年两会,顾晋教授提倡全民重视死亡教育,这让我醍醐灌顶。让一个孩子从小就认识生命、珍惜生命,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还会珍惜别人的生命,确保每个孩子有自救和求生的手段,对生命旅程浇灌更多有意义的养料,这是一项很大的工程。我觉得,既然我做法医工作,也有必要为这项伟大工程添块砖、加块瓦。”秦明透露,接下来他将出版一本关于死亡教育的科普类书籍《逝者之书》。

    尽管已创作了包括《尸语者》《第十一根手指》《守夜者》等系列小说,作品也被多次改编成影视剧,但秦明在介绍自己时,总要加两个字,“法医秦明”。在秦明看来,他的身份一直是法医,对于写作,自己依旧是个业余爱好者。“法医是我这一生的职业,现在我是一名法医,往后我会一直都是。”秦明说,下一个阶段他仍会继续围绕法医、警察职业来讲故事,让读者更多了解到法医、警察职业的历史。“‘法医秦明’没了法医就什么都不是。”秦明如是说。

    责任编辑:只恒文

法医秦明:真实是小说最好的作料
志鸟村:写好“行业文”需要身临其境的体验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