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文学在校园永远年轻,在校园里,文学始终保持着她多年不减的热度与纯粹。为点燃广大青少年的创作激情,《中国青年作家报》创刊以来,从上万篇00后作品中,选取、编辑、刊发了上百篇00后美文。其中,湖北省仙桃一中海天文学社成员的佳作较多,《老街》《漂浮》《与一条狗对峙》《豆皮张》《童年最后一曲舞》《拂晓之前》《秋千》……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能看到00后的他们,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别开生面地揭示思想中的风起云涌;用自然真挚的文字,行云流水地讲述生活中的追梦故事;用灵动细腻的表达,挥洒自如地展现充满激情的写作才华。
本期我们集中刊发仙桃一中海天文学社的学生作品,同时邀请仙桃一中校长王奕、海天文学社指导老师陈雄为我们讲述海天文学社成长的故事。
------------------
一位作家曾对我多年以来办文学社团这样评价:文学的本质是人学。在促进和提升人的精神层面上,文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用之于教育实践,文学并未过时。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温润渗透中,一切悄然改变。
我很认可他的这段话。在如今大多数家长仍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的大环境下,我一直觉得,校园文学社是一个慢工程,也是一个比较边缘的工程,好在领导重视同事支持,没有后顾之忧,才可以将一件事情做好。
有家长担忧,学生作业多,学业重,哪里有时间写文章?也有不少同仁发出疑虑,学生天生怕写作文,写作热情如何调动?我觉得这都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加入文学社的同学尝到写作的乐趣,如果能发表就会更加有成就感,增加自信心,从而带动个体全面发展。
高中部社员吕文姝,爱好写作,文笔出众。那段时间,她遇到一个烦恼,那就是一向上进的爸爸爱上了打牌。多次规劝无果,她干脆写了一篇文章《今生是第一次》,在文中苦劝:“在杂志上看到那些写给父亲的信,每次都百感交集。终于决定拿起笔来写你,原因竟是因为我忍受不了你的晚归。我说的话好像不再奏效,你只是消停了两天,又回到了牌桌上。你的身体经受不住这样的折腾,我和妈妈也受不了这样的你……”
这篇文章我稍做修改,并推荐到《语文世界》发表。吕文姝的爸爸拿到样刊,一口气读完女儿的文章,立刻将打牌戒了。
文学社,成了学生文字飞扬的“练兵场”和“大舞台”。
郑紫钰与郑子亮,一对酷爱写作并且很有天分的姐弟俩,都在仙桃一中上学,一个上高中,一个读初中,
郑紫钰虽然选的是理科,但她的“文艺范儿”在学校是有名的。去年一出手,全校师生就被惊艳到了。她以小说《丁香愿》参加广东省小作家协会与《少男少女》杂志举办的全国校园小说比赛,获得银奖,奖金3000元。这次面对在校学生的“重金征文”,在校园的文学圈引起了震动。郑紫钰的写作也一发不可收,她在《中国青年作家报》发表作品时,写下这样的感触:与写作相处的时光,有着千言万语的美好。我热爱文学,虽不曾漂洋过海,不曾翻越沙漠,但我常用生动的笔触记录世间冷暖,让我的文字走得更远。我的小说《人生海海,边走边爱》首次在《中国青年作家报》发表后,心情特别激动,直到今天,我仍珍藏着样报……郑紫钰的班主任老师马洪泉说,虽然学业繁忙,但郑紫钰的文章发表得越来越多,成绩也越来越好,打消了部分老师认为加入文学社会影响学习的偏见。
弟弟郑子亮是文学社里的“积极分子”,他对文学社推荐的各种作文比赛“有瘾”,不管是什么级别的作文赛事,每赛必参。2018年暑假,他到北京参加十六届“叶圣陶杯”创新作文决赛,并获得一等奖,在一篇作文中,他写下自己的参赛感想:“打开手机,语文老师已给我发了好几条信息了,‘加油!就当作是一次历练,别有太大的压力。’车又向前行进了一点点。耳机里的歌还在响,‘那时候,天空青涩灰蒙,而你,向往湛蓝大地……’夕阳透过车窗照在我的身上,暖暖的。那一刻,我真的感觉自己拥有了全世界。”现在离中考很近了,在繁忙的学习之余,郑子亮仍不忘练笔,几篇优秀作文相继发表在国家级报刊上。
接下来,我把名人请进校园开讲座,组织社员采风,撷取写作灵感,定期培训,让他们聚在一起探讨写作,面对面交流……海天文学社成了学校里学生最为向往的社团之一。
仙桃一中的海天文学社不仅影响了学生,也带动了老师们的写作热情。教师型作家,可以说出一大串。休息时间,他们亲如兄弟姊妹,在文学社教师微信群里发布文章,交流心得,其乐融融。2019年底,仙桃一中熊远碧、王庆炎、钟魁三位老师同时被湖北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这在全国同类学校中也是少见的。
文学在校园永远年青,校园因文学永远美丽,人生因文学永远精采。如今,在仙桃一中,文学的氛围越来越浓,文学社成了语文教学的必要延伸,文学教育的培德、培智、审美功能,正在散发出迷人的芳香,而一个优质的文学教育生态系统,也构建得有形有色。
陈雄:湖北仙桃一中海天文学社指导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仙桃作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龚蓉梅
湖北仙桃一中海天文学社指导老师 陈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