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6月1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写作练习课之六十

时间的快与慢,谁说了算

满堂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6月16日   08 版)

    文学叙事中的时间,大部分是心理时间。可是在大部分写作者那里,还没有想过心理时间这件事,没有自觉地利用这个手段。

    怎样利用心理时间讲述自己的故事,是这次写作练习课的内容。

    练习步骤一:加深对时间的理性认识。

    要注意我们的时间,或长或短,都是相对而言的。

    请看下面的例子:

    在很久以前,大概在1930年代,科学家爱因斯坦写了一篇论文,在一家报纸上发表,只有几百字,读起来像是微型小说。

    “摘要:一位先生和一位漂亮女孩在一起呆上一小时,他会感觉像一分钟;但如果让他在火炉子上呆上一分钟,他会感觉比一小时还长。这就是相对论。

    关于观测者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参照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观测者的精神状态也许是对时间流逝感知的一个附加因素。因此我努力在两种显著不同的精神状态下研究时间的流逝。

    实验方法:我需要找到一个火炉子和一个漂亮姑娘。不幸的是,找一个火炉子不那么容易,因为为我做饭的女佣禁止我进入厨房。不过,我设法秘密弄到了一个1924年生产的烤鸡蛋饼的铁篦子。因为该铁篦子能达到很高的温度,完全可以代替火炉子来做试验。因为我目前住在新泽西州,要找一个漂亮姑娘就更成问题了。我认识查理·卓别林,去他公司参加过他1931年的电影《城市之光》的开幕式,所以我请求他安排我与他的妻子会一次面。他的妻子、电影明星戈达德有天仙之称,也就是说,是位美人,而且是绝色美人。

    讨论:我坐火车去纽约见戈达德小姐,我们在中央车站一带的酒吧见了面。她靓丽又兴奋,当我感觉一分钟过去了的时候,我看了看表,发现已经过了整整57分钟,我把它取整为一小时。我一回到家里,就马上插上鸡蛋饼铁篦子加热,然后穿着裤子和长衬衫坐在上面。当感觉一个小时已经过去的时候,我站起来看了看表,发现实际上还不到一秒钟。为了保持描述这两种环境时的单位一致性,我将就地说成是一分钟。之后,我叫来了一位医生。

    结论:在对时间的感知上,观测者的精神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你碰巧读过《时间心理学》这本书,可以理解到人们的心理怎样影响时间的长短。时间心理学五大法则的前四项是容易理解的: 1.时间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逝得更快。2.当我们进入新环境或体验新经历时,时间流逝会变慢。3.在专注状态下,时间流逝得很快。 4.没有完全投入时,时间流逝得很慢。

    练习步骤二:寻找生活中的实例,看人们的时间怎样变快或变慢。

    尽量不用人们描述过的事件,比如施耐庵描述宋江心里气闷睡不着觉的一句话“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再比如人们常用来形容时间流速的“光阴似箭”,或者是“度日如年”,那些早已固定的语言,已经不能给你新的感受。

    注意你身边发生过的例子,最好是你本人的例子。比如你在读大一时的寒假回到家里,向父亲要钱买一个笔记本电脑,父亲考虑那件事的10分钟你觉得漫长无比;第二天,你去见你的女朋友,一起携手游玩的10个小时你竟然觉得太短。

    还比如,你和朋友约定时间在美术馆门前相见,一同参观画展。你的朋友按时到达,而你在路上遇上故友寒暄了一阵,赶到约定地点时,实际上迟到了半小时。朋友说:“我等了一个小时,腿都站酸了。”你说:“哪有一个小时,也就10分钟吧。”在这时候,你和朋友都没有故意夸大或缩小这一段时间,说出的只是自己内心体验的时间,也就是心理时间。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你在大学那四年里做出了轰轰烈烈的事情,仿佛占去了这一辈子的整个运气,此后你再也无法超越那个巅峰,于是以后的一些年里,你就会生活在那段时光的暗影下,生活在那段时光的感慨里。换句话说,你的心理时间会很久很久停摆在那段记忆之中。

    练习步骤之三:搜索你记忆中的文学和影视作品,看看有哪些能帮助你加深对心理时间的艺术感受。

    你以前没有完整思考过心理时间这件事,你的印象可能是零碎的片断,需要组合在一起。

    如果你也喜欢电影,会知道敖德萨阶梯的经典蒙太奇镜头,其心理时长、放映时长、实际时长都不相同。走过那段阶梯的实际时间也就二三分钟,但导演拍了一百多个短镜头重新组合,远景、近景、中景以及特写交替出现,放映时间为6分钟,延长了电影的心理时间。你在看这段敖德萨阶梯时,如果觉得看了足有20分钟,这又是你看电影时的心理时间。

    电影里利用心理时间的地方太多了。比如某个被追杀者潜入水中逃向对岸,剪辑师可以使用一个长达几分钟的长镜头。他知道这时的观众会一直瞪着眼睛看下去,因为他们关心被追杀者的生死,不会觉得镜头很长。

    有一部电影叫《最长的一天》,获得了几项奥斯卡金像奖。电影很棒,它的同名原著更棒,是非虚构文学的创作典范和世界战争纪实的巅峰之作。

    这部电影及其原著,描述的都是二战时登陆诺曼底第一天发生的事件。它们分别从盟军和德军双方同时描述诺曼第登陆这一史上最大战役,规模宏大,场面逼真,手法平实,粗中有细,从决策的将军到登陆的士兵都写得栩栩如生,还包括在此期间双方做出的种种错误决定。

    在诺曼底登陆时,原著作者瑞恩以战地记者身份,参加了这场堪称人类史上最为悲壮的决战,沉淀了15年之久,才把那一天发生的事情写成了一部20万字的长篇纪实。所谓最长的一天,是他参加诺曼底登陆时的心理时间,也是他写作这部作品时的心理时间。

    有一部《一日长于百年》,因为是长篇小说,读到的人相对更多一些。在吉尔吉斯斯坦作家艾特玛托夫那里,一天的心理时间更长一些。小说把漫长的时间浓缩在一日一夜之中,情节同时在现实、记忆、传说和科幻几个层面展开。

    艾特玛托夫是一个善于在故事中加故事的人。不管是对过去的回溯,对传说的重塑,还是对天上人间、地球宇宙的描写和想象,都是作者从过去、现实、未来的关联中获取生活容量,拓宽对生活观照的幅度,以便深刻表达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强烈关注和哲理思考。

    练习步骤四:构思一个自觉运用心理时间的中短篇小说,争取尽快完成。

    要注意的是,你先前的写作中,也会有心理时间的因素。因为对于叙事作品来说,其主人公情感、情绪和意识中的时间,并不完全是客观的时间,而是受到其主观的或浓或淡的影响。

    用接近相对论的语言来说,每个小说人物都有以自己所携带的钟表测量的时间,而不同小说人物的钟表读数并不一致。

    你可以参照作家苏童的写法。

    他的《妻妾成群》中,女主人公颂莲初进陈家见到原配毓如的第一面,就说:“她有一百岁了吧?这么老。”这样的心理时间,为颂莲在陈家花园不到一年便精神枯萎、倏然老去做了铺垫与暗示。在她的眼中,时间的流逝不再以日月更替,而是以自身的经历为标准了。

    你可以在苏童的小说中学到一点:他在错落的时间轴中让每个人用相同的速度奔跑着,但每个人奔跑过的距离却不尽相同,有的人在一个季节之内可以跑完整个人生,有的人终其一生却跑不出多远。

    特邀编辑:董学仁

时间的快与慢,谁说了算
曹禺:用一种悲悯心情写剧中人物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