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6月1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淘书亦是一种兴致

吴朝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6月16日   05 版)

    不知从何时起,喜欢上了淘书。

    没想到以备结婚之用的四开衣柜,竟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书柜,几乎满满当当。

    翻开那一本本透着墨香的书本,捧于鼻前一嗅,那种感觉,大抵是不亚于当年大圣偷吃老君仙丹的快活的。

    无论新还是旧,抑或平展甚或折皱,这些书都曾在无数个无眠之夜,被我经手、过眼,最后统统一股脑儿地存在脑中。

    淘书如读书一样,亦是一种兴趣,由此兴趣闲话开来,便是一种别致的体验了。

    关于淘书,我总有特定的去处,比如流动的旧书摊,是我的首选。公园、街边、集会、书市,有随处可见旧书摊,蹲下去,在一地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书海里挑挑拣拣,仔仔细细翻阅半天,再与书摊老板,无拘无束地聊着一些喜欢的书事,选一本或几本自己中意的,一来二去地讨价还价,似乎交易是贩书人与淘书人之间的一次默契碰撞。自然,贩书人也许与淘书人是一样的,都爱读书,都愿意和书结下一段缘分。

    凡是知晓了一处新的书摊消息,不管远近,不管虚实,都要去亲历一番。徒步也好,坐车也罢,只一个书包,或是拎一个布袋,怀着一份不亚于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喜的心情出发,到达。或是真有这样一个地方,便一头扎进书堆,仔细筛选,临走,早已不是出发时的模样,常常灰头土脸,毕竟,淘到的旧书一般都深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早已积满了厚厚的一层灰尘。书包鼓了,布袋满了,钱包瘪下去了,可心里的满足却和书包一样,膨胀起来;或是空穴来风,没有这个去处,也有可能这个去处让我一无所获,然而,我依然陶醉于那个找寻的过程,这是一种自给的满足。

    落空的随它落空;坐实的让它在这一次就把它牢牢记住,下次,再来。

    近两年常常光顾的,是孔夫子旧书网。

    泡一杯热茶,坐在电脑前,只需轻轻滑动鼠标,敲下想要的书名,便可一“网”打尽,尽收眼底。

    接下来就是选书,在看好的店铺,搜寻自己需要的分类,在分类之中再选择需要的作者或是书名,找到以后,开始一番认真的对比,比价钱,比品相,比版本,比出版时间等等。最后,鼠标一点,确定购买,下单,支付,记录快递单号,只等又一本钟爱的书到来。

    我淘旧书最重要的是看书的品相、作者、出版社,书的版本、内容。

    书的品相决定着当时拥有此书之人对它的态度,也决定着它是否经历了不止一人的流转;书的作者决定着这本书的价值,是研究专著或是代表之作;书的出版社则决定书的含金量和做书之人或团队本身的力量,严肃严谨的出版社,必然尊重原著;书的版本决定着书的销量和书在一定程度上的意义,一版一印是弥足珍贵的初版,一本多印则代表着书的销量和反响;书的内容,决定着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也就自然而然地影响着以上几种因素的关联。

    贩书人之中,往往多数也是爱书之人,无论是在书摊淘书还是在网上购书,我都会尊重人也尊重书。曾因旧书网淘书,也在周围认识了一些藏书爱书的朋友,幸哉!

    淘书还在继续,一直都在路上;读书,便是我这一辈子要做的事儿。

    责任编辑:龚蓉梅

95后婚礼策划师肖瑶:书摊是文化人的执念
淘书亦是一种兴致
贾平凹:青年作家要有危机感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