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7月0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春秧街行板

中国青年报社 李怡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7月07日   11 版)

    最初,从朋友那里看到一条倍速播放的短视频:灯火通明的市集,人与电车徜徉其间,整个露天市场被赋予跃动的感染力,绮丽得不可思议。视频就地取材,初衷是为试相机,随手拍的景色令人惊叹——鲜活丰沛又松弛泰然,原来都属于一条叫春秧的街。更早的时候,整条街属于一位福建富商郭春秧。

    彼时,40间连排住宅楼兴建作为租赁之用,故称“四十间”;而今,目不暇接的档摊杂货浩浩荡荡摆到路上任君挑选,照例还是一片压倒般的气势。春秧街既承担街坊柴米油盐的日常,也兼职北角一处颇受追捧的网红景点。旅游攻略纷纷记述,叮叮车穿行不可不乘,利强记、添好运不可不食;谈及新光剧院、皇都戏院不可不唏嘘。既来北角,如果仅仅止步于走马观花、拍照打卡,怕是会辜负了春秧街一派天性使然的盎然生气。

    曼谷的美功铁道市场常作为比较的对象,论证交通工具穿梭市集的异曲同工之妙。私心认为春秧街更胜一筹,美功市场的铁道与街边摊相互挤压,显得局促。加之铺位低矮,多歧路而行路难。春秧街有着可观的景深,沿街楼宇向上延展,十分立体,非常香港。春秧街是一条适宜行路的街,东张西望走走停停,随人潮、伴着叫卖声、叮叮响,感官只管放心大胆,不少香港文人在这条街留下过篇章。

    黄灿然的诗《家住春秧街》如是定义春秧街:一个“我们福建人的生活”大前提之下,那么这条街便等于“菜市场和一切”。讲闽南话的肉铺“肥宝”看上了隔壁的“美琪”,可惜单恋不顺遂,还惹来对方及家长的嫌弃。市集摊档的喧嚣烘托尘世,造就应有尽有的菜市场及其衍生的一切,搬出一道道饮食男女的人间戏码。

    春秧街是谁的春秧街?对华侨郭春秧的表彰命名它为“春秧”,它起先是一个人的街。遭遇天不时、人不和,郭家糖厂未能打造,于是盖楼收租因地制宜。大时代风云变幻,小人物四处飘摇。福建人、上海人迁入或迁出,带来食物偏好与生活习惯,它又变成了地域社群聚居的街。一应俱全的南货铺、服务讲究的理发店,或是让广东人眉头紧锁避之不及、警察曾围追堵截大肆驱赶的臭豆腐,都徜徉岁月,延续至今。

    擦身而过的街坊老神在在(闽南话谚语,意思是很从容),异乡人早已融入狮子山。漫步今天的春秧街,闽南话也不再一家独大,毕竟本土的广东话方便做生意。《春秧街》到了小思的笔下开宗明义,裸露着的春秧街,“这才是它原来的面貌”。

    它继续吸引着外来的人。穿戴异域的、金发碧眼的、沿街扫货的、到此一游的、长枪短炮的,都见怪不怪,越来越多的普通话、英文、东南亚语系加入这条异乡人的喧闹街史。沿街住户密密麻麻的窗台挂着花花绿绿的晾晒品,铺天盖地招摇过市。不由想象若是转换角度,比如黄灿然的诗——“从十二楼窗口往下望”,该会是怎样的景象。《家住春秧街》的黄灿然则这样认为,晴朗的日子下楼逛逛,阴天的时候就想关窗。楼下的市景,看或者不看,都在那里。

    春秧街是来势汹汹的。陈国球教授形容春秧街“生猛鲜活”。行在春秧街,感官的神经末梢也跟着张牙舞爪,如同卷进音乐节声浪,不知不觉一起摇摆。首当其冲的听觉,浸泡在整条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市声里,也斯散文《录像北角》提及春秧街“老是湿漉漉的”。电车优哉游哉,叮叮叮叮,由远及近、不疾不徐,裹挟摊档店铺的一串串吆喝,制造沿街的环绕混声部。嗅觉亦不矜持,人来人往的露天市场,果蔬药材、肉摊鱼档,肆意的气味当街野蛮生长。即便已经走过店家,杂货摊的气味还是会紧紧跟上几步,像是为挽留新老主顾的不遗余力。

    春秧街是性格多变的。大约常年混迹市井,自知嚣张与内敛的分寸,小思用“微妙”一词以蔽之。散文《春秧街》中,临时加入的小摊横行霸道,但若电车将至,便与男女老幼们熟稔地侧身让步,“如此相安无事”。随着叮叮车走远,聚集的人群又散开,溢至道路中央,人事物的空间相互渗透,周而复始。贩卖服装的若干摊位背对着基督教福恩堂,物质的喜乐与精神的安宁同在。灵魂自由的鸽子,降落春秧街的屋顶和电车轨道,惬意自如得几乎家禽,也没有人要去无事生非。

    黄灿然的诗中写道,春秧街像“旧时代的一截尾巴”。旧时代的露天市集、旧时代的叮叮电车,旧时代的南来风物,历经新陈代谢,躲过考验重重。缓缓地叮叮车早已习惯三不五时换一换各类广告的皮囊,用象征符号取代实际功能。

    当时只道是寻常,小思的《春秧街》文末略带感伤,“拎着菜篮小车的主妇”,惯性地走在街道中央。香港的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就像香港的故事一样难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来自不同人的不同的讲法。路过春秧街,一处减速带式的露天传统市集,毫无心机地拥抱不问何人的来者。行至于此,放慢脚步。

    特邀编辑:曾松亭

春秧街行板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