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7月1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让写作者完成的诗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伯竑桥(23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7月14日   05 版)

    新诗诞生百年来,多数时候有着两种或多种截然不同的美学标准在碰撞,从早期的“新月派”与“文学研究会”、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新诗派”(即九叶派)和街头诗、再到世纪末的“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写作”的剑拔弩张,虽然这样的交锋如同反复打断骨头来增高,起到了激发汉语新诗新鲜特质的作用,但以斗争态度来建设诗歌,带来的后果之一,便是新诗中“好”的尺度迟迟未能确立。

    尺度的确立,并非有人所紧张的“千篇一律,万马齐喑”,反而是在一张白纸上画出圆形的边界,让圆内的人知道自己尚在圆内,让写作者完成的诗有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是诗歌应有的生态环境。

    有许多时候,年轻时的虚妄容易让一个写作者将自己才能匮乏而产生的封闭与紊乱,当作天才的征兆和无法被阅读的借口,然而伟大的作品虽然不总是对读者大门敞开,却也并非直接上锁。所以新诗的标准问题,次要原因里包括写作行为主体不健全的问题,这也是对新诗的判断标准产生干扰的因素之一。

好的诗可以让作者和读者共同重返生活
一首好诗应当是一种“小心翼翼”
让写作者完成的诗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第三者的眼中
诗,应该既是止血钳又是手术刀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