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城出发,一路颠簸之后,进村就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放眼望去,一幢幢漂亮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片片广阔的田园被青山包围,整个村子像是卧在绿色的摇篮里。
这里是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许坊乡谙源村,一个有着古牌坊、古祠堂、古戏台等诸多古迹的千年文化古村,地处崇仁县许坊乡北部,位于崇仁、临川和宜黄三县交界处,因“四山耸翠,一涧南流,水始暗坑”而得名。谙源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58人,是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农垦办定点帮扶村。
周重军,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副教授。他浓眉大眼,敦实身材,做起事来雷厉风行,爽朗的话语和笑声里透着一股坚毅。自2018年10月12日,省农业农村厅农垦办选派他到崇仁县许坊乡谙源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从校园讲台到田野乡村,他切换身份,转变视角,利用自身优势,克服重重困难,在扶贫攻坚的路上留下了深深足迹。
“要做好扶贫工作,首先要把底数摸清。”从踏入谙源村的第一天起,周重军就带着驻村工作队队员们深入村子,主动开展村情调研工作。白天村民不在家,他就晚上去,每到一户都认真听、仔细问、详细记,渐渐摸清了谙源村人员构成、收入状况、贫困结构、致贫原因等情况。
“要致富,先修路。”之前村里的路只修了一部分,且有很多是“断头路”。下雨天出门,鞋要湿透,裤子上满是泥浆。而且一到夜晚,路上没有一盏灯,出行极为不便。在周重军的协调努力下,县乡资金到位,村里修成了可以通车的环形路,还全部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谙源”——顾名思义,就是“熟悉自己的源流,知道自己的根”。这“根”就是“源”,就是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是,谙源村的水塘因为多年淤积,都是死水臭水。村外的溪流,多被泥沙堵塞。村民们的饮用水,水质也堪忧。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帮扶下,周重军和队员们齐心协力,成功疏通改造池塘20个,并实施了覆盖全村的农饮水工程,使得谙源村“源”活、水清、景美。
“要安居,做新屋。”路修好了,另一个难题又摆在扶贫工作队面前:村里的老旧房屋亟需整改或拆除。周重军和村“两委”商量方案,帮助贫困户申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最终建成新农宅50余套,改造危旧房20余户,林坊组20户群众实现易地搬迁。
点燃教育之灯
2018年底,谙源村整村脱贫摘帽。但,更重要的任务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因此,教育扶贫显得尤为重要。
身为教育工作者,周重军太了解教育的重要性了。经过调查走访,他把第一位教育帮扶对象锁定为贫困户秦大光。
秦大光,一家七口,五个孩子,全家人就靠秦大光做泥瓦匠的微薄收入以及低保维持生计。周重军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和村“两委”以及连心小分队讨论研究,五个孩子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学杂费和书费,其中两个初中孩子享受每人每年1250元寄宿生活补助,三个学前教育孩子享受每人每年1500元资助金;并为秦大光妻子介绍公益性岗位,每月有固定工资。如今,还有村集体经济的麻鸡产业分红、光伏发电分红,秦大光家庭收入增加了不少。
每隔三四天,周重军就会去秦大光家里坐坐。看到几个孩子经常趴在塑料凳子上写作业,他便自己掏钱到县城买了两套书桌椅送来。看到秦大光的大儿子作业写不来,他忙完手头的事就抽空前去辅导。村民们见了竖起大拇指:省城大教授成了农村娃的家庭教师啦!他却摆摆手说:我就是个普通的人民教师。
农村贫困家庭培养一个孩子不容易。如果一个孩子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乃至家庭的命运,那就是对农村贫困户最大程度的帮扶。刘佩佩的父亲在前几年患上了尿毒症,每周需要到县医院做两次血透,高昂的医疗费用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举步维艰。她的妈妈也患有重疾,父母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佩佩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为了贴补家用都在外打工。刘佩佩是最小的女儿,知道家里再无余力供她念书,初中毕业后她便外出打工挣钱。
有一次,驻村工作队又去走访,刘佩佩正好在家,周重军和她交流之后,心想:这花季少女,本该坐在校园里读书啊!他便问她,愿不愿意去自己所任教的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学一门技术,如果愿意,他来想办法。
“是真的吗?那太好了!”刘佩佩高兴得简直要跳起来,多少个日夜她做梦都盼上学啊,可是一想到家里的经济状况,她便有些黯然。在外面打工后,她愈发明白“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的真理。她对学校渴望而急切的眼神,深深地打动了周重军。他先是把刘佩佩家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此后医院治疗报销比例可达90%以上,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刘佩佩父亲的医疗支出。然后立即与学校沟通刘佩佩入学的事,得到省农垦办领导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学校批准刘佩佩入学,减免了她全部的学杂费并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周重军还帮她申请了2000元的江西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春蕾计划”助学金,极大减轻了她的家庭负担。
直到现在,想起周重军亲自送自己去上学的情景,刘佩佩还是感慨万千,她动情地说:“遇见周书记,是我的幸运。不然,我哪有机会再次坐在宽敞的教室里继续读书啊!”
受周重军帮扶的,远不止这几个孩子。他先后组织江西农业大学校友30多人到谙源村,共捐赠善款和物资近4万元,重点帮扶家有学龄儿童的贫困户;他通过省农业农村厅机关工委为谙源村10位学龄女童申请到江西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春蕾计划”共14100元;他动员身边的企业家朋友,为贫困户孩子张华、徐玉芳2位小学生提供爱心资助金14400元……
网红麻鸡书记
“灵山秀水孕珍禽,谙源古村凤凰飞。凤冠铁距锦为翎,气吞湖海羽毛新。”这是周重军为谙源扶贫主打产品——崇仁麻鸡写的诗。
“我是崇仁许坊谙源村第一书记,来到这片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乡村振兴产业需切合实际……千年麻鸡马爸都点赞香飘四溢……”这是周重军自编自唱的《嘻哈崇仁麻鸡》RAP(一种流行音乐形式)。
和周重军结下不解之缘的崇仁麻鸡,起源于唐末,是中国十大名鸡、江西四大名鸡之一,身份不一般——2017年9月,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全国共八家,江西唯一一家。
谙源村是崇仁麻鸡的发源地。驻村不久,周重军就敏锐地意识到,把麻鸡产业做强做大,才能增加扶贫“造血”功能,才能真正防返贫、稳脱贫。
那么,如何宣传引路?周重军想到自己平时就爱写诗,会唱歌,懂乐器,他便发挥文艺青年的特长,为崇仁麻鸡写诗,又编写了《嘻哈崇仁麻鸡》,制作成微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点击率超过十万次,他本人则被大家热称为“崇仁麻鸡书记”。2019年11月,他带着《嘻哈崇仁麻鸡》亮相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之后,他在江西卫视、江西公共农业、江西农村广播等主流媒体上为崇仁麻鸡积极代言,参与拍摄了《书记“店小二”》《第一书记庆丰收》《扶贫有一套》等宣传片,与“电视当家”、“江西扶贫商城”等平台签订了网上销售协议。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麻鸡销售面临困难。周重军提出了“减少喂食、控制产蛋”的策略,每天减少经济损失3000元以上。同时,加强与江西扶贫商城以及京东的合作,努力开辟更多新的线上销售渠道,实现了12个月以上麻鸡存栏量清零。
送我们回去的时候,周重军的车子两次熄火,他的车太旧了。从2018年10月驻村至今,已跑了3万多公里,车胎都换了7个。我在心里默算着,谙源村距许坊乡10里路,许坊乡距县城50里路,县城距省城260多里路,周重军来来回回走了一年半多啊。
车子终于发动了,我们继续上路。沿路绿油油的秧田,偶有耕牛和白鹭怡然自乐。初夏的风迎面吹来,带着泥土的芳香。“既来之则安之则乐之,要对得起胸前这枚党徽,决不无功而返!”周重军手握方向盘,眼神坚毅。
(文中帮扶对象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龚蓉梅
袁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