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7月2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艾芜:像一条河一样流着

指鸣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7月28日   08 版)

    艾芜在散文《新春的歌》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人应像一条河一样,流着,流着,不住地向前流着;像河一样,歌着,唱着,欢乐着,勇敢地走在这条坎坷不平、充满荆棘的路上。”到了1990年代,年近九旬的艾芜去世,这段话刻在他的墓碑之上。

    熟悉艾芜的读者,称他为南行作家、流浪文豪。

    “昆明这都市,罩着淡黄的斜阳,伏在峰峦围绕的平原里,仿佛发着寂寞的微笑。从远山峰里下来的我,右手挟个小小的包袱,在淡黄光霭的向西街道上,茫然地踯躅。这时正是1925年的秋天——残酷的异乡的秋天。”艾芜在他的作品中写道,“头顶的天空,蓝闪闪的,面前的原野,迷蒙着热雾。我知道我已经走进热带了。从云南流入缅甸的大盈江,通过原野,有时近在路边,可以望见浩浩的青碧江流,有时绕到远处去了,连隐约的江声,也不大听得见。原野两边,排着雄大的山峰……”

    1925年,21岁的艾芜跟当时很多新青年一样,决定逃离家乡的包办婚姻。那时很多人选择“北上”和“东进”,艾芜却从成都出发,一路向南。他徒步到昆明,做过杂役;他流浪缅甸克钦山中,当过马店伙计;他漂泊东南亚异国山野,与赶马人、抬滑竿者、鸦片私贩以至偷马贼为伍。身无分文的他,也曾在缅甸仰光病倒街头。那6年里,他感受到边地的种种神秘和恐怖,目睹各种底层人的艰辛悲惨,但也欣赏到明丽的风光,被下层民众的质朴人性所感动。

    这些经历,我们可以在他的《南行记》《漂泊杂记》里读到,也能在电影《南行记》中看到并引发很深的感叹。那部电影是1990年代最好的几部影片之一。

    南行路上,艾芜始终带着纸和笔,以及一只用细麻绳吊着的墨水瓶,一路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最终成就了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南行记》。其中有滇缅边地和南亚的风情,有那个地域民众的悲欢离合,以及他本人充满苦难的流浪生涯。他一路流浪,直到6年之后才停止了他的漂泊生涯。第二年,他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开始发表小说。

    鲁迅称赞艾芜是“中国最有希望的青年作家之一”。

    “艾芜是中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巴金评价说,“艾芜寡言、勤奋,一生写了很多好作品——我也是《南行记》的爱读者。”

    他有两部重要的小说作品,都是在巴金帮助下问世的。一部《南行记》,由当时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的巴金出书,很快引起轰动。另一部是《百炼成钢》,首发于巴金任主编的《收获》杂志上。那部《百炼成钢》是艾芜在鞍钢体验生活16个月之后,费时8年写作和修改,几易其稿才完成的,出版后即成为新中国工业题材长篇小说中的重要作品。它以1950年代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背景,表现了新时代炼钢又炼人这一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有工业战线欣欣向荣的时代脉搏跳动于字里行间。

    特邀编辑:董学仁

把小说人物写到极限
艾芜:像一条河一样流着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