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8月1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张越、万方、濮存昕、杨庆祥共话——

你所不知道的戏剧大师曹禺

本报记者 只恒文 赵小萱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8月18日   01 版)

    今年是戏剧大师曹禺诞辰110周年。1933年,曹禺大学毕业前夕,创作完成了话剧剧本的处女作——四幕话剧《雷雨》。那一年,曹禺只有23岁。8月9日,在万方《你和我》新书分享会上,张越、万方、濮存昕、杨庆祥与读者和网友分享了《你和我》的阅读感受。图为分享会现场。罗晓光/摄

    扫一扫,看视频

    扫一扫,看视频

    濮存昕与杨庆祥(右)在万方新作《你和我》分享会现场。本报记者 只恒文/摄

    “万方”——很多观众因为《空镜子》熟悉也爱上了这位女作家。父亲的姓(万家宝)和母亲的姓(方瑞)的组合,似乎代表一种深情的承诺,就像万方新作《你和我》里写的“此刻我审视自己,我感到妈妈和爸爸在我身体里混合”。

    2020年疫情前,90后设计师郭小川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见到万方老师。“我观察到这位前辈,像是特别累的状态。”之前,万方向曹禺先生的《原野》致敬的《新原野》戏剧海报设计,是郭小川制作的,万方因此了解了这位年轻人的风格。“《你和我》如果出单行本,我可以做您的装帧设计吗?”郭小川真诚地向万方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心诚则灵。年轻的小川用了特别立体主义的概念处理了所有珍贵的手稿。“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父女两个人的字体不一样,但是又特别相似,这可能就是一种冥冥之中的传承,也是一种血缘里割不掉的东西。”

    8月9日,在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SKP RENDEZ-VOUS联合主办的“真诚如孩子:你所不知道的戏剧大师曹禺——万方《你和我》新书发布会”上,一部整体采取等待开启的家庭档案和家庭相册结合的概念设计,为读者提供浸入式阅读感受的《你和我》,呈现在读者面前,广受好评。

    郭小川从艺术设计的视角,给万方写给父母的新书《你和我》,注入了有厚重感和时代感的样式、色彩与内涵,给了读者一个意外的阅读和收藏惊喜。

    这也是疫情发生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举办的首场“现场+”新书分享会,主持人张越,剧作家、曹禺的女儿万方,艺术家濮存昕,诗人、文学评论家杨庆祥与读者和网友分享了《你和我》的阅读感受,并就“你所不知道的戏剧大师曹禺”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濮存昕:我是一名演员,用真诚演出

    濮存昕从事戏剧影视表演艺术多年,他所在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就演出了三个版本的《雷雨》。在话剧界,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标准,无论是一个剧院或是哪位演员,要考验其实力或表演才华,得须过一过演出《雷雨》的这道门槛。

    在曹禺先生的这一代表作中,濮存昕和“周萍”打了十多年的交道。

    濮存昕至今还清晰地记得1986年秋,他第一次登上人艺的舞台,时任院长的曹禺看了他的表演。“当时我还在部队文工团,北京人艺借我来排戏,演出的剧目是《秦皇父子》,我演秦始皇的儿子扶苏。这部戏的导演是蓝天野老师,郑榕老师主演。那时候曹禺先生官复原职,身体还可以,他走在前面,拄着拐杖,后面跟着剧院艺委会的二三十位老艺术家,来看排练。”

    “我们很紧张,或者说我很紧张。”这毕竟是33岁的濮存昕在人艺“首秀”。“演完之后,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在曹禺院长身上。”濮存昕回忆说,“他都不寒暄,直接就提意见。他提的意见最主要的是说的台词,他说剧本的形成是台词,台词是文学,你们得让我听懂。我记得郑榕老师坐在那个角上,我坐在这个角上,郑榕老师有自己的小本,赶紧记了下来。曹院长的批评,可以说,丝毫不留情面。”

    “这跟我们听到的一个传说不符,我们听到的传说是曹禺先生到了晚年变成好好先生,对谁都夸,从不说人坏话。其实很严厉?”张越不解地问道。

    “他对人艺不一样。”万方解释说。

    曹禺的严厉和真诚,人艺的这个业务氛围,给了濮存昕深深的震撼。“包括老演员,郑榕老师都被批评了,但曹院长的话,非常真诚。我眼睛一瞄,郑榕老师什么表情都没有,就是记。曹院长说不是我耳朵不好,是我没有听懂。”“这一课”让成长中的濮存昕对表演和戏剧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儒雅英俊,玉树临风,这是公众对濮存昕的印象。但在最近北京人艺疫情后复工复产正式演出的首部作品《洋麻将》中,濮存昕把自己装扮成了脾气暴躁易怒、满嘴脏话、骂骂咧咧的怪老头。近期,濮存昕一直在为人艺学员班进行网络授课,作为一名演员,他渴望回归舞台,与观众面对面交流。

    说到《雷雨》和当下戏剧艺术的发展,濮存昕也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今天对《雷雨》剧本的解读和对曹禺先生剧作的认识,应该有二十一世纪的眼光。五几年、四几年排的戏,我们要用一种时间的眼光去看它。”他认为,“要用理性的视角去看待作品,去发现作品和表演中的人文精神。曹禺先生怜悯同情他的每一个角色,他是把他们当作困境中需要拯救的生灵。我们都是父母,我也当姥爷了,我会怀着一种怜悯之心去面对孩子,他们的生活是我们没有过过的,但是我们期望他们比我们过得还要好,这才是我们完美的诉求和期盼。”

    “我们需要对原本的作品,用万方写这本传记一样的态度去认识过去发生的事情,认识的力量是我们读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从34年前曹禺先生的“第一课”,到今天成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以“台词”与观众交流,以思想去表现人物,以价值来追寻梦想,他记住了曹禺先生的教导——“我是一名演员,用真诚演出”。

    杨庆祥:看一遍《你和我》,可能对非虚构写作有一个新的认知

    作为一名学者和评论家,杨庆祥特别推荐青年写作者读一读《你和我》。“真诚和共鸣,是《你和我》这部作品的魅力。这是我近年看到的最好的非虚构作品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庆祥认为,“作品中的你,不是单指一个人,它记录的是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故事。有的戏剧小说诗歌作品之所以难以打动人,缺少的就是共情和共鸣。”

    “作为一部非虚构的传记作品,万方的《你和我》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这几年非虚构创作非常热,但是真正让我们觉得写得特别好的非虚构作品不多。现在有很多的写作营,主要是教大家怎么写非虚构,包括最近一些大的媒体也搞类似的这种写作营。实际上写作,你去教,不太可能教会,不像演员,你教他一个动作,他就记得了。写作要自由,要天性。但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去看那些最好的作品,取乎其上,得乎其中。说一千道一万,看一遍万方老师写的《你和我》,可能会对非虚构写作有一个新的认知。”杨庆祥说。

    关于曹禺先生的传记很多,从学术的角度杨庆祥认为,“这本书对研究曹禺先生、理解曹禺先生和他的作品,价值也非常大。关于曹禺先生的研究著作特别多,但是如果给本科生研究生推荐一本书,我肯定首先推荐的是万方老师的《你和我》,因为我想让年轻的学生首先去记得这个人,记得曹禺这个人,要爱上他。你要先爱上他,再去读他的作品。在读他的作品的过程中会更加爱上他。这本书的价值在于给我们提供了特别共情的、亲切的、有弱点、有爱憎的曹禺先生以及方瑞先生的整体形象,他是一个人,他不是一个神,他既不是高高在天上,也不是趴地上,他就是在人世间行走、生活、爱恨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本书非常值得大家去了解。”

    有读者提出“戏剧创作者和小说创作者有什么区别”的问题,杨庆祥分析道,“戏剧的作者,他首先应该是一个演员,曹先生为什么能够成为杰出的剧作家,首先他是非常杰出的演员,他的舞台感特别好,他知道舞台上的人物应该怎么行动、怎么说话,所以,他才能写出那么好的剧作。剧作家更需要的是空间感,但是小说家不一样,小说家只要用语言叙事,他强调的是时间感。中国当代小说与西方的小说比,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写对话’上,因为西方的小说家大都是戏剧家出身,都是先写剧作,我们缺少这个训练,所以,有的写作者小说里的对话都写得不好。小说家应该是一个演员,他应该也去体察,就一定能把小说写好。”

    身为80后,杨庆祥对90后设计师郭小川对装帧设计的用情和用心,给予了认可和肯定。“我买书喜欢买精装本的书,如果有更好的版本,我就会把前面的版本扔掉,买更好的版本放在那里,因为看起来很赏心悦目。所以这本书很值得去买。”

    责任编辑:周伟

你所不知道的戏剧大师曹禺
蒋胜男:主角更像是一艘船,载着时代与故事向前走
刘半农的诗歌观:你用什么写你的诗
观剧最乐是弹幕
斯人
万方:这些信才是写这本书的源头
暗恋,一首凄美的歌谣(散文)
我给“瑶娃娃”们留下四个字:未完待续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