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8月1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读这些信的时候我发现了另一个妈妈,我不认识、没见过的妈妈。仔细回想,写这篇非虚构长篇的念头大约十年前出现的,动念的原因很单纯,就是想写我妈妈。

万方:这些信才是写这本书的源头

本报记者 只恒文 赵小萱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8月18日   02 版)

    曹禺剧作《北京人》手稿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供图)

    1964年左右,曹禺、方瑞与女儿万方(右二)、万欢于北戴河。(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供图)

    万方,当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她自幼受父亲曹禺影响,对文学、戏剧艺术产生浓厚兴趣,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小说、舞台剧、电影及电视剧。代表作有小说《纸饭馆》《空镜子》等,电视剧《空镜子》《女人心事》等,电影《日出》《黑眼睛》,舞台剧《冬之旅》《新原野》等,曾获“金鸡奖”“金鹰奖”“文华奖”等奖项。罗晓光/摄

---------------------

    位于北京市繁华的王府井大街22号的首都剧场,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所属的专用演出场所,有国家级艺术殿堂的称号。在北京,你如果没有在首都剧场看过一场演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戏剧迷。

    曹禺曾为北京人艺的第一任院长。在万方的记忆中,自幼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人艺剧场的侧幕条,曹禺带着她在那里看戏。“从侧幕看戏有种特别的感觉,和台上的演员离得那么近,甚至能听到他们的呼吸,这些人既是你认识的人又不是,仿佛眼看着一个个魔术大师。他们变的魔术叫作:创造角色。”万方在书中写道。

    “您动心写这么一本书用了多长时间?准备了多久?”在新书分享会上,主持人张越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可能十年都不止。”万方说,“一个是想念我的妈妈,想为她做点什么。关于我妈妈,确实没有人写过她,但是也会有些传闻,有的朋友或者亲戚会说我们又看到一篇关于写到她和我爸爸的恋情、婚姻等。其实,都是一些捕风捉影,甚至道听途说。我看完以后,作为女儿心里会很不舒服,所以它也促使我下决心写出来,我为什么不把我知道的最真实的他们的爱情、他们的婚姻、他们整个的人生告诉大家呢?实际上我知道的也未必是百分之百的真实,但是我如果写,我写出的每一个字必须是真实的。”

    “只要写我妈妈,必然就有我爸爸,所以这本书叫《你和我》,就是他们和他们那一代人和我自己。”万方解读说,“‘你和我’不仅仅是父亲和母亲,还有他们那一代的很多很多人,包括我的外婆、我的外公、我的姨,以及他们那一代,或者说包括所有人,包括大家。”

    在万方的笔下,父亲曹禺“骨子里真诚到极点。有时候他的真诚会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真诚总是能对我产生影响,使我在该生他气的时候不再生气,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被欺骗,被欺骗才是最令人气愤的。”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你和我》,引发读者特别是戏剧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书的封面写了这样一句话:“我写这本书不是想介绍一位剧作家,我要写的是我的爸爸和妈妈,我要仔细探索,好好地认识他们,还想通过他们认清我自己。”

    在《你和我》一书中,有大量情书和老照片是首次公开。

    “其实这些信才是写这本书的源头,”谈到《你和我》的创作缘起,万方说,“我爱妈妈,读这些信的时候我发现了另一个妈妈,我不认识、没见过的妈妈。仔细回想,写这篇非虚构长篇的念头大约十年前出现的,动念的原因很单纯,就是想写我妈妈,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之前我一直被一种观念所控制,就是所谓的隐私吧。我总觉得妈妈和爸爸的事是他们俩的私事,在各种采访中,包括田本相先生写曹禺传的时候,我都拒绝谈。很难说清转变因什么而发生,但确实发生了,我觉得我要写妈妈,与其让别人道听途说地写,为什么我——她的女儿不写呢?问题是怎么写?其实有一点我是很清醒的,要写就要真实,否则就不写,我不能容忍一点自我欺骗。所以问题不是怎么写,而是敢不敢。就是说足足花了十年时间,我才有了面对真相的勇气。”

    责任编辑:周伟

万方:这些信才是写这本书的源头
蒋胜男:主角更像是一艘船,载着时代与故事向前走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