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的漫画优秀,文字优秀,音乐、书法、翻译等方面都很优秀。
对于他的散文,郁达夫评价说:人们只晓得他漫画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集清幽玄妙,灵动之处远在他的画笔之上。
叶圣陶评价丰子恺:一方面将散文与生活融浑一片,散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散文,另一方面,将读者和作者融合为一体,读者读他的散文,就像跟他谈心一样。
丰子恺是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1920年代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其后20年里,他出版的著作超过一百多部,仅散文集就有十几种,在现代散文作家里,数量质量皆优。
他的散文具有贵率真、尊性情、重趣味、写世态的文理,也有自然本色、质朴平淡、信腕直寄、直写性情的文风,并且他的文理与文风融在一起。那些散文,可以从文字背后看到一位真正的大师,一个亲切的老顽童,和颜悦色与你对话。
因为有很高的美术修养,他对事物的观察新鲜而敏锐、细致而深入,写出文字耳目一新。
比如他在停泊的小船中看着岸上的人理发,也能形成生动的文章。
“我手倦抛书,而昼梦不来,凝神纵目,眼前的船窗便化为画框,框中显出一幅现实的画图来。这图中的人物位置时时在变动,有时会变出极好的构图来,疏密匀称姿势集中,宛如一幅写实派的西洋画。——唯有那个被剃头的人,身披白布,当模特儿一般地静坐着,大类画中的人物。”
再看下面这一段,他从一些动物那里看到了有趣的共性:
有一回我画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有一位先生教我:“绳子只要画一根。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来。”我恍悟自己阅历太少。后来留心观察,果然看见:前头牵了一只羊走,后面数十只羊都会跟去。无论走向屠场,没有一只羊肯离群体而另觅生路的。后来看见鸭也如此。赶鸭的人把数百只鸭放在河里,不须用绳子系住,群鸭自能互相追随,聚在一块。上岸的时候,赶鸭的人只要赶上一二只,其余的都会跟了上岸。
用丰子恺自己的话说:他写文和画画是一回事,不过是用了不同的语言,去表示他眼中的世界,他经历的生活。
他在《美与同情》中写道:
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犬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诗人常常听见子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看见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用实用的头脑看来,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其实我们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广其同情心,及于万物,就能切实地感到这些情景了。
他又说:我们的心要能与朝阳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写朝阳;能与海波的曲线一同跳舞,方能描写海波。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涯,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
特邀编辑:董学仁
指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