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过后,天气越来越热,火热的阳光似乎想融化地表的一切。
我跟同事外出公干,路过一家便利店,同事说,天气太热,吃根冰棍解解暑吧!他在冰柜拿的是蓝莓巧克力味雪糕,而我随手拿起最便宜的老冰棍。同事不解,我跟他说,习惯了这记忆中的老味道。说话间,我的思绪飘回十几年前那个老冰棍卖两毛钱的年代,想起我心中那根永不融化的老冰棍。
那时,我刚读初中,冰箱在农村还是个稀罕物,吃上冰棍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夏日炎炎,冰棍融化得很快,当冰棍只剩下小木棍,我依然恋恋不舍,放在口中含上许久才肯扔掉,让这份幸福在我身上多停留一会。
在同学的鼓动下,暑假开始时,我也动了卖冰棍的心思,跟父母好说歹说,父母才同意借我15块钱作为卖冰棍的启动资金。当我在镇上花10块钱买了一个冰棍箱,才真正看清了这件能保温的“神奇物件”。冰棍箱由泡沫制成,比一般的泡沫箱厚实很多,将冰棍放入箱体后,合上盖子,四周用胶带密封,可以让冰棍保存半天而不融化。盖子一端留有手臂大小的孔,需要取出冰棍时,揭开用麻布包好的泡沫塞,伸手取出冰棍后,覆盖上即可。冰棍箱的底部用布带固定,延伸到顶部的布带被针线缝住,裹上毛巾便变成单肩背带。
当我用剩下的5块钱到冰棍批发部批发了50根冰棍,沉甸甸的冰棍箱放到肩上时,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开启了我卖冰棍的日子。进村前,要拿上一根称手的木棍,一来可以减轻双腿的负担,二来可以在遇上土狗时,用来威慑;进村后要学会吆喝,一句醒目动听的话吸引村里老小的注意力,将他们对清凉一夏的渴望唤醒;当有人说家里没零钱,能否赊账时,可以提醒他可以将家里存的小铁块或者鸭毛用来换冰棍;而当看到田地里,有人在收割早稻时,那是绝不容错过的良机,假装不经意地走过,再刻意吆喝,主家一般都会请在田里帮忙收割早稻的亲友们吃根冰棍,解解暑。遇上这样的机会,每一次都会卖出去近十根,这是我总结出来的经验。整个暑假,在一次次走村串巷,一声声吆喝中,我不仅很快还清了借父母的本钱,也为自己积累了宝贵的生活经验和人生财富。
直到我初中毕业,冰棍箱才完成了他的使命。当冰箱进入农村人的生活,大家足不出户便可以自己制作美味冰棍或雪糕,卖冰棍小孩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但即便是我走出乡村多年,到省城里安了家,那些年吃过的、卖过的一根根老冰棍却深深刻在我的记忆中,永不融化。
责任编辑:龚蓉梅
李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