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西安坐了一夜的火车来到上海,就是为了亲眼见一见您,您也许不知道,您的文字在我低谷的时候给了我多大的力量。”在新书《我们总是孤独成长》的签售会现场,一位脸上还带着些青涩的女孩说。李尚龙立刻起身走上前,给这位读者送上了一个朋友般的拥抱,“其实我特别能理解这种感受,我们可能无法想象别人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但我说给自己的话,却能被别人听到,我觉得这就是文学的意义。”
与专职从事写作的作家不同,李尚龙的身上还贴有许多其他标签,例如青年导演、考虫网联合创始人。“这些身份就像直播的弹幕栏,透过这里,我能更清晰地听到读者的声音。”因为彼此亲近,他也常常做读者私信分享经历的树洞,其中有些故事还汇聚在了一起,成为了书中某些片段诞生和成型的灵感来源。
《我们总是孤独成长》是一部从男性视角展开的小说,四个男人都从事着和婚礼有关的职业,看似是离幸福最近的人群,然而却各自面临着爱情和婚姻的难题。从他们身上,我们得以窥见这一代青年人普遍的状态——迷茫,面对“爱消失了怎么办”的困境,李尚龙用书中的故事做出了探讨,又在结尾将要给出答案前戛然而止,交由读者去各自发现适用于自己的最终解决方案。
目前,由小说改编而成的12集网剧也已经有了基本雏形。作为一种受众可能更广泛的艺术形式,李尚龙对于影视的看法非常包容,“小说影视化,我觉得是一扇向更多群体展示它魅力的窗口,观众也许只是出于消遣收看,却在看完以后意想不到地得到了一些生活的指导,那么小说的价值也就更大了一些。”
不过,虽然有其他载体补充,但李尚龙并不赞同文学的作用在当下会因此削弱,“文字、文学应当一直都是支撑所有艺术形式衍生出来的原型。”他坚信,因为写作者的创作是源头,所以必须是一泉活水,不能被电影、电视剧的思维局限住,否则就一定写不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我们总是孤独成长》中的故事,读来悲伤难免,但细细品读也会发现李尚龙给它们悄悄涂抹上的温暖底色,这种尽管苍凉,却又平和、散发着光芒的笔调,蕴含着他对文学作品更深一步的阐释。“生活产生痛苦的地方,就是文学开始的地方,这种摩擦是极富有力量的。它就像一个父亲,无论我们跑了多远,永远都如同一座大山,屹立在我们身后。”李尚龙说。
傅佳礼 本报记者 谢宛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