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历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断更迭,但总有一些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比如,那深入地底两千多年的秦始皇陵;在战火纷飞、盛世烟火中不断淬炼的古董;那高挂于寂夜之上的明月;以及《哑舍》的主人公——老板,那个颠沛千载的掌灯人。
孤灯微晃,他站在喧闹深处,河流中央。迎来送往,人走茶凉,他始终缄默不语,眸光之下,是洞悉一切的睿智,是阅尽世事的沧桑。他开始成为哑舍中古物的倾听者,发声人。领着我们,去探寻那瑰宝之下,不为人知的故事与意蕴。
作者由古董入手,抒发着自己对历史独特的见解与猜想,这也是本书的魅力所在。历史是个小姑娘,从古至今都有不同的人为她上妆,正如《三国演义》,就是在已知的历史中修饰、打磨,并注入了作者的见解与主观情感,让读者对其生起浓厚的兴趣,而玄色笔下的《哑舍》,也是同样如此。
十载春秋,《哑舍》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在获得名气的同时,也经受着各种质疑与非议。然而一个人只有经得起磨难,才受得起桂冠,一部作品也是如此。玄色的文笔在这十年间从稚嫩青涩走向成熟;而《哑舍》的文章内容也从浅显、轻松的爱情故事,逐渐转向深层次,哲理性的对权利、人性及人生真谛的看法与探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为什么在民族最艰难的时刻,却依旧有一群人拼死也要保全这些易碎的古董。原来它们不仅仅是单纯的器物,他们还凝聚着匠人的心血,镌刻着古人的智慧,也拥有着独属于他们的生命与故事。我也因此得以走近哑舍,透过那座雕花的木门,窥见那被流年浸入已久的古董,以及那个爱着绿袍,身披玄衣,执着坚守着初心的少年。
责任编辑:谢宛霏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校学生 张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