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9月2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熊育群:敬畏生命,铸就伟大

——《钟南山:苍天在上》阅读札记

西安市蓝田县中学教师 冯龙强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9月22日   03 版)

    熊育群先生的新书《钟南山:苍天在上》最初发表于《收获》杂志长篇专号2020年春卷,是一部记录钟南山院士时至今日84年生命历程的非虚构作品。作者以文学的方式呈现了钟南山先生波荡起伏的人生经历和精彩辉煌的人生成就,字里行间呈现出他敬畏生命,铸就伟大的传奇故事。

    对于这样一位人所共知的公众人物,作者熊育群从3个角度写出了自己眼中的钟南山,视角独特,从诸多同类题材的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

    第一,作者没有造神,把英雄还原到普通人的层面来写。这本书没有过度描述和渲染钟南山的丰功伟绩,而是不惜笔墨地写出了他跟我们一样,也走过了艰难曲折的人生之路。钟南山少年时由于贪玩厌学而留级,但是在父亲的指引下考入北京医学院。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和妻子李少芬结婚不久,到山东农村下乡历练。他回到广州,一头钻进呼吸系统疾病领域,孜孜矻矻地研究,于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

    作品中对这些事件的描述淋漓尽致,着意展示钟南山先生所经历过的一个又一个困境,然后暗示出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每个人难以避免,都会遇到挫折,但是要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来应对,不可消极颓丧,否则就注定只能平凡庸碌。

    第二,作者折叠时间,不只写具体事功,更写内心情感。我们绝大多数人在两次疫情暴发时,感到整个国家都如临大敌,但却很少有人想到力挽狂澜的钟南山同样也经受了严峻考验。然而,作家熊育群并没有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的常规写法,而是借鉴了现代小说中时间折叠的技巧,不断地打乱时空,在交叉对比中勾画出了钟南山尊重科学的学术品格和敢作敢当的人生勇气。

    这部作品总共六章,每一章由数量不一的小节组成,宋体字小节中又穿插着若干楷体字小节。这是以醒目的方式来提供高屋建瓴的视点,也比照钟南山在两次疫情中相近的遭遇,供人反思。比如,第一章第一节写2020年1月18日,钟南山接到国家卫健委的电话,意识到事态严峻,当晚和助手乘坐高铁赶往武汉的情形;第二节就闪回到2019年12月26日,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张继先医生警觉病情,接着把越来越严重的情况逐级上报,引起重视。这样的交代使读者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新冠疫情”的爆发和蔓延,更为深切地理解钟南山不顾84岁高龄,敢闯敢为的无畏精神。

    作者不想把这本书写成干巴巴的说明文,还抓住了钟南山的眼泪来表现人物医者仁心的形象,给作品注入情感的浸润。他得知武汉街巷响起国歌时,热泪盈眶;面对新华社记者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一定能过关时,他两眼含泪,把嘴唇紧抿成了一道弧线。

    第三,作者视野宏阔,以两次疫情告诫人类要敬畏生命。一般说来,作家要把社会现实咀嚼消化之后,隔以时日,方能写出佳作妙品来。熊育群先生写作这本书时是创作与事实同步发生,如何避免短视直叙就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这部作品的“后记”典范性地展现出处理文学和事实的时距问题,先是总写庚子鼠年这场从全国到全球的惊天疫情,接着叙述对自己一家的真实影响,再写疫情对世界各国和民众的巨大威胁,还写了自己接到写作这个任务欣然领受的过程,以及对钟南山院士的钦敬之情,最后升华主题——人类以强大的力量对动物赶尽杀绝,却难以招架病毒的侵害,需要反思自身,呵护文明。

    这部书虽是钟南山院士的人物传记,却并不自设局限地只写这一个人,而是把笔触延伸到人物所处的辽阔背景之中,来审视人物处境,进而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性,引起读者思考。钟南山在两次疫情的抗击中身先士卒,但是也没法彻底消灭病毒,只能率领医务人员拯救着一个又一个被病毒侵袭的脆弱生命。如果想要免除这类危机事件重蹈覆辙,恐怕需要人类记住惨痛教训,一起保护和建设这颗美丽的星球。

    责任编辑:只恒文

熊育群:敬畏生命,铸就伟大
星竹《白浮泉》:执念与错位
童真的快乐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