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9月2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写作练习课之七十三

给理性思维加上感性的包装

满堂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9月22日   08 版)

    董学仁/摄

    鲁迅的第一人称小说《故乡》里,有个乡间少年闰土。关于少年闰土,有一段描写: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在这里,环境中的色彩和空间,行动中的人物和动物,都是可感的。

    这段描写,应该是感性思维的范例。

    一般来说,东方民族的传统是感性文化,特点是感性直觉思维;西方民族的传统是理性文化,注重于理性逻辑思维。有人说,这可能与语言文字的排列有关。东方语言非线性排列,象形文字,很感性,一段文字可以理解成多种意思,不同的人看了有不同解释。西方语言是线性排列,每个字母缺一不可,多一个少一个字母意思便完全不一样。

    到了现代,这种差异不那么明显了。

    就拿鲁迅这篇不到两千字的小说《故乡》来说,结尾便用了理性思维,而且是很浓郁的理性。

    “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闰土早晨便到了,我们终日很忙碌,再没有谈天的工夫。来客也不少,有送行的,有拿东西的,有送行兼拿东西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请注意,这篇小说离散文太近了。我们最初摘录的那一段,有描写少年闰土的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碧绿的西瓜等感性因素,为作者想象中的情节,像是虚构。如果那一段文字不存在,差不多就是一篇纪实散文了。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所谓文无定法。

    在大多数人看来,写人写事的文学作品,要用感性思维,不要用理性思维——即使要用理性思维的话,也要对应你的写人写事,不要离开了随意发挥。但你仔细读这篇《故乡》,收尾时突然爆发的理性思维,“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个又一个,都与前面没有对应,超出了人物和情节的范围。

    用比喻来说,给了作者一个不大的模具,作者做了一个很大的蛋糕,其中有一块不像是这个蛋糕上的。

    这篇小说写于1921年,正是现代小说的开创年代,古代语言退出,现代语言进入。鲁迅是第一位用现代白话文写作的小说家,收进这篇小说的《呐喊》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集。那时候,没有人说现代小说能不能这样写,作为开创者的鲁迅这样写了,让理性发挥超出了前面的人物和事件。而且,他的理性发挥那几句足够精彩,成了可以传世的名言。

    没有谁能真正约束你,除了你自己。

    鲁迅有一个突出的长处,他的理性思维非常好,可以说是横空出世。这大约也是他转向杂文写作的一个原因:他出版了5部小说、散文、散文诗集,出版了16部杂文集。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我认识的一位作家,在1980年代就有作品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还拍成一部不错的电影,但他的理性思维太强,后来离开了文学写作。像金庸那样理性思维很强的报刊主笔,能够坚持小说写作17年、写下800多万字小说的,确实少见。

    作家需要形象思维,或者说感性思维,但也离不开理性思维的引导。

    有评论者以契诃夫笔下的文字举例,探讨了文学作品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即有了很好的理性,会有很好的感性。

    契诃夫的第一个例子:“女人着迷的并不是艺术 , 而是围绕在艺术四周的那些人所发出来的喧嚣声音。”

    第二个例子:“她脸上的皮肤不够用,睁眼的时候必须把嘴闭上 ,张嘴的时候必须把眼睛闭上。”

    那位评论者的分析:契诃夫这两则手记,第一则是对爱慕虚荣的女人的感觉,第二则是对肥胖女人的感觉。它们看起来只是感觉,实际上还有作家对于感觉的文字描述,是作家调动了他的理性思维,对相关语词系统进行了调节。

    如果我们把这种分析修改一下,可能对我们的写作有直接的帮助:契诃夫这两则手记,第一则是对爱慕虚荣的女人的感觉,第二则是对肥胖女人的感觉。它们实际上是加上了感性包装的理性思维。作者出于理性思索,要写那两位女性,但理性不想外露,就像包装礼品那样,加上了感性的包装。

    在卡夫卡的《变形记》里,理性思维是那个疲惫的职员,感性思维是他身体外面的甲壳。

    近日我又一次看了《魂断蓝桥》那部电影。看到费雯·丽跑到火车站送别罗伯特·泰勒那场戏时,我想到了很早之前读到的那个电影剧本,写到这幕场景时作者只用了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只有几个词语:

    “最后一节车厢开走了。”

    那是世界大战期间,参战和没参战的两个人都不一定活到再次见面。我看剧本时看到了姑娘在月台上看着火车开走,一直到最后一节车厢模糊不清。我还感到了姑娘不舍和痛苦的心境。

    最后一节车厢开走,只是一个画面,但作者用这个可感的画面包装起来的,是他理性思维的部分。不仅是电影剧本需要这样写,而是所有的作者都要有很好的理性思维。一位作家的智商,应该在他的民族的智商的平均线以上。

    差不多所有的作家,都是感性与理性结合而成的。但为了方便区分,也会把作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感性型作家,一种是理性型作家。

    有人总结说,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是感性型的作家,司汤达、托尔斯泰则属于理性型。感性型作家往往有着高度敏感,其创作直接诉诸形象。富于感觉,富于激情,而不是深刻的思考,正是感性作家的特征。理性型作家往往有着深入思考,其创作也有冲动、有激情、有灵感,但是更多的是自我思考。

    这次的写作练习课有4个步骤,你可以从中选择2个来完成。

    一、从你读过的作家里,找出3位倾向于理性思维的作家,再找出3位倾向于感性思维的作家。想一想,你是依据什么区分他们的。

    再找出一位能把感性与理性成功融合的作家。

    准备一个文档,从上面几位作家的作品里,分别摘录一段有特点的文字。

    二、找一篇你写的作品,挑一段感性思维较好的部分,不超过一页纸的篇幅,删去其中的感性部分,换成理性思维的文字。

    尽可能深刻,同时要简洁。

    然后作一下比较。不是看哪种写法更好,而是要激发你以前忽略的潜力。

    三、与前一步骤相反,从你写过的作品中挑一段议论或感叹的文字,把它们删去,换成感性思维的文字。

    四、从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中选一篇比较短的,读了以后,换个内容,认真仿写。

    从字句到风格,务求仿得逼真。

    像他那样写,可以只用理性思维来表达,不必考虑感性的包装。他是少数几个把思想推到了极限的作家之一。而他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做到这一点毫不费力,游刃有余。

    特邀编辑:董学仁

给理性思维加上感性的包装
柔石:我只有自己的理想与火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