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太阳牵回家
剥去板栗样的刺毛外壳
留下甜软的糖心满月
夜里含着化不掉的珍珠糖
我通体晶莹
亮如一颗璀璨的星辰
梦放风筝般让我飘上天空
我撒下鳞甲闪闪的光明
让乐呵呵的欢笑
回荡在幽蓝的梦境
送星月
天空里的月亮、星星
是所有人共同的财产
每个人都有份
谁也不能多占
更不能独吞
用的时候免费领取
万不可贪心
城市足够明亮
我的那份不要了
我想把星月的辉光
送给那些有需要的人
这样,世界上就少些黑暗
多一点光明
读音
汉语拼音
表示一串门牌
代表一个个独立的家
单音节习惯孤独
多音节家庭幸福
声母是家长
韵母是孩子
声调分开不同的居室
认准门牌
就不会走错声音的家
一本发呆的书
一本书架上的书
双手托腮发呆
他幻想很多陌生人
一一来到面前
捧起他可爱的脸
读他所有的想法
他渴望分享
心里的秘密
所以他耐心等待
那些发现自己的人
冬天的风
冬天的风很夸张
喜欢咋咋呼呼地叫
喜欢漫天扬雪花
喜欢抢树叶的座位
喜欢在地上冲浪冰上溜滑板
冬天的风很孤独
没有伴陪着玩
只好自己找乐趣
(指导老师:黄诗淇)
[点评]
《把太阳牵回家》这个篇名就很有意思,它就是一个童话意象,显示了孩子的想象繁复有趣,意象组合,显示出了小诗人对词语的熟练运用程度,也显示出了小诗人能够在营造“太阳”意象之美上是很用力的,所以各种联想和想象有机链接,使诗的美感大增。
说实在话,本来只是好奇地去翻看孩子的诗,却意外地找到了小诗人写诗的艺术踪迹,感受到了小诗人写诗过程中的自我成长。这是一个意外的发现,也是一种惊喜。
(点评人:谭旭东,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创意写作和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出版90多部文学作品集,20多部文艺和教育论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发现他会写诗,纯属偶然。尽管在三四岁,骎骎也有过很诗意的语言,常见一些奇思妙想,但是大人并没有像一些心细的家长那样记录过。直到他读幼儿园大班,看到《诗刊》上的童诗,对他的爸爸说,“这个我也能写”,并立马用手机微信语音功能在文件传输助手里写出一首,这就是处女作《把太阳牵回家》。
可能很多人都注意到,现在像骎骎这样写诗的孩子很多,而且年龄越来越小,这是一件好事。孩子毕竟还小,成长充满未知,一切皆有可能,我们愿意遵循他的个人兴趣爱好,一切顺其自然。
(马忠,作家、批评家,主要从事当代文学与儿童文学研究。著书十余种。现供职于清远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龚蓉梅
广东清远清城区后街小学三(16)班 马骤骎骎(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