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桃叶儿尖上尖

——与首都的万千情丝

江西财经大学学生 黄沁雅(20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10月27日   14 版)

    一直觉得外公的普通话特别洋气,在闽南人独有的、可爱生动的地瓜腔里,他的尾音带着自然上扬的调子,是他爱听的京剧和小曲儿里的那味儿。当年北方的军旅生涯在他的每个尾音里留下着痕迹,他指着一张照片说,他也曾在天安门前,对着南方敬礼,留下合影。

    我的父亲在北京工作多年。2012年暑假,我赶在满12周岁前,独自登上了前往北京的飞机,在四周新鲜的京片儿包围下,我没有合眼地坐了三个小时。落地首都,我爸拉过我的箱子,穿过密密麻麻的人流,对我说:看,这咱北京。原来,这就是北京啊。

    那时候的北京,阳光穿过国槐密匝的叶子,落在地上软糯的小黄花。住在西城区的我,每天走过那片灰色的民居,看着白塔寺沐着日光的塔尖,到边上的早餐铺子,等着最早出炉的油条;或者再走远一点,去庆丰包子铺里,来一斤素三鲜。听着打粥那师傅说:慢着点小姑娘——我觉着小姑娘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小姑娘走过天安门、中南海,也登上了长城。天安门前,她拥有了第一张和这个城市的合影,后面是朱红色的城墙,鲜红的旗帜,还有笔直站立的身影,仿佛当年的外公就是这样挺着胸膛站在这个让他们充满底气的地方。在长城上,她铆着劲爬到了好汉碑,再往上就不想动了,“我已经是个好汉了”,随后蹦蹦跳跳地往下走。

    在国家大剧院的新年交响音乐会上,我有幸见到了王铁成先生。父母小声跟我说:那是演过周恩来总理的演员爷爷。已经有好多人围过去签名,我揣着笔也跟过去凑热闹。王老先生携着妻儿,坐在后排座位中间。我乖乖地叫:“爷爷,您能给我签个名吗?”王铁成先生笑着说:“诶诶好!”然后在我的节目单上写下:祝天天开心。王铁成。我道谢着接过,碰巧后边的人找我借笔,我就把笔留给了他们。直到我走了许远,隔着一排座位,拥挤人流,我听到有人喊了一声“小姑娘”,回头,是老先生举着笔,胳膊穿过两三个人的缝隙,向我够过来:“你的笔!”这一幕,我记了很久很久。后来了解了王老的演艺生涯后,我更加忘不了,这个穿过人流,把笔还给一个已经离开的小姑娘的老先生。

    高二那年,跟着同学们参加清华附中夏令营,坐了十个小时的动车抵京。那正是个把纪念币和纪念品塞满书包的年纪。颐和园的扇子,圆明园的书签,还有不知道哪个纪念品店买的两个小瓷瓶。不知道是一种如何根深蒂固的情结,一定要从这个地方带点东西,这儿的东西一定是不一样的,因为这儿是北京。直到我把两个瓷瓶里三层外三层用纸巾包好,再风尘仆仆带回福建,在我妈面前打开,我妈翻过来研究了会儿底下的标签,得出一个结论:他们来自德化(福建泉州)。

    现在的我,刚从北京回来。暑期实习时,住在北京边上的涿州,隶属河北保定。父亲让我瞧好,他把家安在这儿,等着京雄高速建好,雄安新区发展起来了,一切都不一样了。我总觉得他想入非非,还是缠着他带我去逛北京。第一次经过蓝靛厂路,旁边是条河,“蓝靛厂,火器营儿,有一个宋老三~”,谁不会想起这一曲儿《探清水河》。堵在路上的时候,我看着绿化带的月季,从没看过任何一个地方的月季有比北京更多的色彩,就算空气有时泛灰,她们还提醒着我:看,这是咱北京。

    父亲在这里待了十年。所谓乡音不改,是他现在依旧“f”“l”不分;但他向别人介绍我时:这我姑娘!闲来问候我:姑娘,吃了没——就像,这个地方的音调习惯融入了外公和父亲的生活,下意识里,对这里的信仰和情结也融入了我的骨髓。是那排国槐,那斤包子,那朱红色的城墙,那块石碑,那个老人,那条清水河边的垂柳,那声小姑娘——小姑娘的心里从此住了一座城。

    我愿永远做这方土地、这些人民的,小姑娘。

    责任编辑:龚蓉梅

桃叶儿尖上尖
李清照:伊人如梦
我与老树(散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