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最可爱的人:文学家对志愿军英雄的赞歌

——写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 只恒文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10月27日   01 版)

    扫一扫,看视频

    今天的00后10后更多的是通过课本中魏巍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了解和感受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气概和钢铁一般的意志,毕竟发生在1950年代初的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70年了。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也是著名作家魏巍诞辰100周年。从《谁是最可爱的人》,到1970年代末魏巍创作的长篇小说《东方》的出版,构成了一位作家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业绩的壮丽史册,魏巍塑造的志愿军战士形象是那样栩栩如生,饱含着一位文学大家对祖国对人民对军队的款款深情。

    2019年6月,魏巍的女儿魏平应《中国青年作家报》之约,以《穿行在父亲魏巍的资料中》为题,记叙了魏巍对和平与美丽生活的欣赏,对家庭和亲人浓浓的思恋和亲情。这篇独家专稿发布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和《中国青年作家报》头版头条。

    当时,魏平大姐在接受中国青年作家报记者专访时,还为我们倾情朗读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精彩片段。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经发表,立刻响遍全国,引起共鸣。许多人问:“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题目是怎么想出来的,魏平写道:“他(魏巍)说,这不是硬想出来的,是长期生活的积累。是我们战士的英雄气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这一主题是在朝鲜战场上激动的情况下从心里蹦出来的。时任112师335团团长的范天恩回忆道:‘魏巍把这本书送给打阻击战的官兵们时说,你们才是这部书的真正作者。’”

    魏巍在抗美援朝期间三次入朝,共计一年多的时间。魏巍留下的东西中不少是他的采访本和写作构思。

    他的采访本,密密麻麻的小字,写着被采访人的姓名,工作,谈话内容,还有采访计划,有的旁边注有几句感想——

    1951年的一个采访本中,有这样的工作计划:“搜索方面:关于坚守防御方面:冷枪冷炮狙击手们,阵前伏击战,挤阵地,起雷埋雷,对空作战,炮火反击,工事修筑,阵地生活,文娱生活,战士创作。关于克服困难及创造性方面,以周主任为主继续收集。小小铁工厂,木工组,各种乐器、工具的制造,修筑房舍、防空洞、工事的模范人物,砍树组,与毒蛇等作斗争。关于中朝友谊方面:节约救灾——人民与灾荒作斗争,朝鲜人对部队的慰劳,与政治文化联络部谈话。关于炮兵方面……采访记录后有着这样的感想:这样多的功臣表现了什么,出现了这样多的英雄表现了什么?它表现了这个部队的觉悟程度和高素质,因此,可以说这是一支优秀的部队。”

    这些记录着魏巍采访记录的笔记本和资料,都被魏巍家人精心保存着。

    从《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始,魏巍的创作日益丰厚和深邃,长篇作品一部接一部地出。

    与魏巍有几十年深交的军旅作家胡世宗,曾就写《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作品的题义与魏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魏巍当时对我说,‘最开始写这篇文章,曾写了20多个特别生动的例子,哪一个也舍不得删掉。后来反复比较斟酌,只用了5个例子,定稿时又狠点心砍去了两个。’事实证明,用得适当、能说明本质的、能代表普遍典型的例子,可以以一当十,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只有感动了作者,才可能感动读者,这是魏巍作品至今流传的最根本原因。” 胡世宗对中国青年作家报记者说。

    写出这篇经典作品的魏巍当年仅30岁。这位从晋察冀抗日前线走来的、曾任骑兵团政委的年轻军旅诗人,当时是我军一名普通的政工干部。胡世宗回忆道,“这篇文章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至今已近70年了,人们为什么仍念念不忘,时常会提及它?就是因为作者当时给奋战在抗美援朝前线的人民志愿军战士的称谓——最可爱的人,不仅用红漆喷印在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给英雄指战员的白搪瓷缸上、用鲜红铅字印在赠送给前线将士的纪念册上,而且一直响亮地称颂到今天。在1998年抗洪一线,百姓给半个身子浸泡在水中传送沙袋的官兵赠送红旗,上面飘动着的金色大字就是‘最可爱的人’;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前线,官兵日夜奋战抢救被压埋的群众,一名被救出的孩子用歪歪扭扭的字写下:‘解放军叔叔是最可爱的人’;今年八一建军节,武汉人民点亮两江四岸,用精心准备的一场‘灯光秀’致敬‘最可爱的人’……”

    纵观古今中外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没有一场战争是完全相同的。近十年来专注于抗美援朝战争战史研究和抗美援朝战争长篇小说创作的作家王筠,已出版《长津湖》《交响乐》等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120万字。其中《长津湖》荣获中宣部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

    在《交响乐》的扉页上印着这样一句话:“战争的最高境界或者说战争的终极目标在于和平。但是,今天的和平,不过是为了明天的战争而准备,或者说,是为了更加长久的和平而准备。”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2020年10月19日,在青岛的军旅作家王筠在接受中国青年作家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是我对于战争的认知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能战才能止战,能战方能言和。所有的和平都是打出来的。我们现在常说定力,定力来自底气,底气源于实力。一言以蔽之,为了世界的安宁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时刻准备着抑止战争和打赢战争。当年朝鲜战场的和平是这样打出来的,今天也同样如此。”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70年来,众多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以手中的笔,忠实抒写着“最可爱的人”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英雄壮举。这一首歌,一部作品,一段影像,就像“一条大河”的滔滔波浪,激发起我们的爱国情怀,汇聚成势不可当的强大力量,鼓舞和感染着一代代热血青年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正义与和平奋斗不止。

    责任编辑:周伟

曹文轩:让故事活得更长久一点
最可爱的人:文学家对志愿军英雄的赞歌
让你的写作多几个层次
王阳明的六堂人生课
桃叶儿尖上尖
老房·卫河·家
我的名字
没有神的光环,你我生而平凡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