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节约的种子

捻馍渣的外公

王炜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10月27日   05 版)

    外公经历过民国十八年(1929年)的大年馑,特别是在困难的岁月中拉扯大两女一儿,历经的艰难困苦有多少,这些只有天堂里的外公知道。

    外公殁时84岁。当时我出长差,没能见上他老人家最后一面。这让我终生抱憾。

    我出差前,外公是好着的。有天突然不能下炕走路,但吃喝照旧。大夫也说没啥病迹,岁数大了,身体功能退化,属于营养不良。就这样,没病没痛的外公,躺倒在炕上,吃喝拉撒全要人照料。

    开始外公还盼着自己快点好起来,不拖累儿女们。十多天后仍未见好,此后没有任何征兆,就倒头下世了,所有人都觉突然。那时,我天天打电话询问外公的病情,却没想到他老人家会突然离去。

    外公弥留之际,说自己闭眼前唯一没见上的人就剩我了。听母亲说这话时,我泪如雨下。

    在外公下葬的先一天,我终于赶回了老家。我跪倒在外公灵前,涕泪交流,痛哭难起。

    1956年,姨妈8岁,母亲5岁,舅舅3岁,外婆病故。此后,浆洗衣服,捥针线,戳锅底做饭,这样的生计大事,就压到了外公和外公年迈的母亲肩上。全家六口人六张嘴,日子过得艰苦恓惶。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最后一次见外公,竟是和他老人家的永别。那是外公过世前的国庆节假期,我和母亲从西安回老家看外公。

    我带了葡萄、芒果、香蕉,还有我炖的牛肉。外公用手撕着吃牛肉,说很香很有味道,可就是嚼不烂了。我知道,不是肉不烂,是外公的确老了,牙齿不行了。

    外公吃葡萄时,一颗掉在了地上,滚了几圈沾满了泥土,我正想去捡起来扔了,外公早我一步捡在手里,用另一只手掌转了圈地擦去了泥土,放进了嘴里。

    外公的这个动作,让我想起从小到大,每次我们吃馍时掉了馍渣子,如果被他看到,必定一边嘱咐我们,咬馍时要用双手掬着,不要掉馍渣。经常的,在他面前,我们吃着馍,馍渣掉在地上时,外公就蹲在地上,用手指仔细地捻起来,统一放在手心里。一一捻完后,他轻轻地吹吹手心里的馍渣,就又放进嘴里吃了。还有,几十年来,在大家吃完饭收拾完饭桌后,他总会蹲在地上,仔细地搜寻我们掉在地上的馍渣和饭渣,仍然是吹吹土再吃掉,这成了外公雷打不动的一个习惯。

    外公识字不多,虽然没有拿“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导过我们,但他蹲在地上捻馍渣和饭渣的举措,会让我更加深刻地领悟这句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经历过饥荒的外公对粮食的珍惜。

    母亲是挨过饿的,在外公的言传身教下,她从不糟蹋和浪费一口吃食,饭锅锅底每次都是铲了又铲,刮了又刮,连自己的饭碗,最后也会用馍转了圈儿擦干净后才去洗涮。正因为如此,我从小都不剩饭,好吃不好吃,我都会吃光,也因此身子长得壮实。

    从我记事起,母亲每次到舅家,总要给外公里里外外地洗刷收拾,这一次也不例外。我帮着母亲把洗衣服的大铁盆子放到了门外,倒上了水,母亲开始洗衣服。

    我和外公坐在门边,跟母亲拉着家常。我把外公的手放在我的膝盖上,帮他剪掉了长得老长的指甲。没想到,在外公的有生之年,这竟是我最后一次伺候他老人家了。当时,外公的手有些发凉,那种凉,我现在都能感知到。也就是那双榆树皮一样发凉的手,曾经一次次爱抚过我们,一次次与不公的命运抗争,一次次与困苦的生活搏斗,一次次捻起地上的馍渣、饭渣……

    再也看不见蹲在地上捻馍渣的外公了,一想起他老人家,我就会眼圈发酸。

    责任编辑:龚蓉梅

网著青春梦想 担当时代责任
捻馍渣的外公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