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到苏小懒的文章,是在初中。那时候,但凡班里谁有一本《最小说》,就会立即收获无数欣羡的目光。新鲜出炉的精美杂志,被同学们排着队借阅,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里面的文字,或针砭时弊,暗含思潮;或故事精妙绝伦,令人再三思索。
苏小懒的文章是其中一股清流。她所连载的“和木木的故事”,从字里行间里就能氤氲出人间烟火。但我当时还是过于懵懂,即使看完了《全世爱》,也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从简短的对白描述中得到轻松一笑,便是枯燥的学习生活中的一点调味品了。
直到有一天,望着母校对面的中国剧院,想起木木因为普通话不好而闹的笑话,于是又打开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木木竟然是未曾谋面的师兄。这种惊奇的巧合,让我带着微妙的心情,又重新坐下来开始细细品读。不得不说,当时间赋予我成长的阅历之后,当我将书中的人与现实中的人物相连接之后,我对这本书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一直以为理想的爱情应该如纪伯伦所说,“应站在一起,但不要靠得太近,廊柱分立才能撑起庙宇,橡树和松柏也不能在彼此的阴影下生长。”但当走出校园的象牙塔,才不得不承认,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当褪去爱情甜蜜的包衣,婚姻苦涩的一面让无数夫妻翻了船。而这本书里所展示的“北方大女人”和“南方小男人”,似乎提供了另一种的解题思路。两个在异乡漂泊的年轻人,因租房而相遇,一个温文尔雅,一个性格直爽,一个是喜欢足球游戏的直男,一个是爱美食内心丰富的“戏精”,生活中难以避免的冲突,却在小懒的笔下,成为点滴趣事,娓娓道来,让人不由觉得他们是幸运的一对。
他们幸运吗?当然是幸运的,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爱情如木槿,朝开夕逝,而种种的婚姻悲剧,更让人望而却步。年轻人们一边谈论着“恐婚”,一边依旧保持着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能够遇见一个能够长期相互吸引的灵魂,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但他们又是值得的。他们尊重彼此的兴趣爱好,愿意为彼此做出改变,双向的努力,才拥有了旅途中的相守相知,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不见得要把小懒和木木的故事当作幸福的婚姻典范,那实在是将过重的期待赋予在两人身上了。最明智的做法不是捧上神坛,而是以平常心去对待,因为他们也是在婚姻中摸索着过河前进。正如我最喜欢书中的一个标题写道,爱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能够作为读者,见证一段爱的诠释,也感到人间并不总那么糟糕。愿世间千千万万的男生女生,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小懒”和“木木”。
利兹大学学生 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