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1月1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在一线

临潭清澈映北乔

张国领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1月12日   02 版)

    北乔,文学评论家、作家、诗人。曾从军25年,出版文学评论专著《刘庆邦的女儿国》《贴着地面的飞翔》《约会小说》、长篇小说《新兵》《当兵》、小说集《天要下雨》、散文集《天下兵们》和诗集《临潭的潭》等。曾获第十届解放军文艺大奖、乌金文学奖、林语堂散文奖等。

——————————

    编者按:

    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才能够创作出思想精深、故事感人、个性鲜明的经典作品。党的十八大以来,大批作家奔赴全国重点扶贫地区,深入生活、实地采访,甚至直接在当地挂职、参与扶贫工作。

    有历史、有故事、有新闻的地方,就是作家的阵地和主场。从青藏高原到凉山深处,从十八洞村到苏北地区,从东北平原到赣南老区,中国作家满怀激情,发扬中国文学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以好故事好内容好作品,记录下炽热的生活、创业的激情、奋斗的步伐和美丽的梦想。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他们以笔为剑,赞美逆行出征的豪迈和顽强不屈的坚守;他们奔走在脚下的土地上,倾听大地的声音;他们见证着新时代乡村的变化,抒写美好的小康生活;他们从乡村经验中获得了丰厚的滋养,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努力讲好每一个中国故事;他们生动再现抗击疫情和扶贫攻坚战线的奋斗与荣光,为新时代和新征程书写、放歌、立传。

    《中国青年作家报》从本期起开设“在一线”专栏,记录下中国作家奔走的身影、真挚的情感,以引导青年一代热爱我们的时代和生活,写好身边的美丽和故事。

——————————

    北乔常有出人意料之举,但这次的出人意料,甚至让我都感到十分惊讶。

    那还是2018年的一天,我突然收到北乔从甘肃寄来的一本诗集,书名叫《临潭的潭》,虽然我知道他从北京去了遥远偏僻的甘南临潭县扶贫,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日常事务繁忙,怎么突然又出了本新诗集,这之前毫无征兆。

    北乔出版过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和评论集,但他从未涉足过诗歌创作领域,尽管作为一个成就斐然的文艺评论者,他评论我的诗歌时,常常超乎我的想象。但创作诗歌,没听他说过,也没见他写过,不料这次一鸣惊人,一出手就是厚厚的一本。全书共分为两个专辑:“高原诗经”和“隐喻或辽阔”,220多首诗,都与甘南临潭,这个我以前从未听说过的地方有关。

    北乔的这些诗,是在甘南高原工作时写的,写的都是甘南高原的生活,诗里有很多意象、符号,在北京是永远无法看到、感知的,这些优美而富于哲理的诗意,在他的书中,像是信手拈来,却又恰到好处。

    读着诗的时候,我就又想到了北乔。

    很多人不知道北乔只是个笔名,他的本名叫朱钢。我俩既是战友,又是文友。24年前相识时,朱钢就是朱钢,文坛上还没有叫响北乔这个名字。多年前立过二等功的他从部队转业后,他凭着出版的几部货真价实的文学专著,被分到中国作家协会门下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在这个纯粹研究文学的最高殿堂里,他的职责却不是搞文学研究,而是专门为文学研究人员服务的办公室主任。

    谈到去西北高原甘南临潭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一事,朱钢对我说,中国作家协会与甘南临潭县,是结对子的帮扶单位,每年都有人去那里挂职,他只是其中的一个,之前已有多位来挂职。挂职刚满一年,他就被甘肃省评为“2017年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两年后又再次被评为甘肃省“2019年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在自然条件和气候恶劣的西北高原上,这些荣誉背后的辛勤付出,可想而知。

    说实话,如果听说朱钢获得了什么文学奖,我一点都不会奇怪,但听到他取得的上述荣誉,我不得不对战友另眼相看。因为临潭是高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这里既不同于他的故乡江苏的任何一个地方,更不同于他居住的首都北京。在他来这里挂职之前,甚至没有踏足过高海拔地区。

    一个文化人,是如何做到用手中的纸和笔让高原脱贫的?是如何带领群众进行脱贫攻坚战役的?又是怎样骄人的业绩,让他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当地干群、组织认可,给予他如此多的荣誉?带着心中的疑问,当我再和他聊天时,就有意无意地抛砖引玉。借着这个话题,朱钢说起了自己在高原上的许多感动与无奈。

    临潭是个靠农林牧业发展的民族县,农林牧业自然是全县的主要工作。这让朱钢感到了压力,他想脚踏实地为高原干点事、出点力,不求为自己树碑立传,但求无愧于服务基层的两年宝贵时光。朱钢知道对所协管的工作和部门来讲,自己都是个外行,但他并没有让自己止步于外行的门槛上,而是拿出军人雷厉风行、迎难而上的精神,专心钻研起了业务,废寝忘食地实地调研、查找资料,为自己补课、充电。

    朱钢对自己有一个最低的要求,就是无论提及什么行业,都不能说外行话。然后,这样的所谓的最低要求,其实需要更全面的素质。为此,朱钢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综合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补课。

    通过几个月的调研,朱钢发现,地处高原的临潭县,山高、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差,自己没有其他部委挂职干部的资源优势,不能要资金、批项目,但自己的优势也是其他部门所没有的,比如得天独厚的文化积淀和软实力。

    经过认真的思考总结,他向中国作协党组提出了发挥作协文化优势,开展“文化润心,文学助力”扶贫计划,意思就是要从帮扶立志和树立脱贫精神入手,使临潭人先从精神和思想上脱贫。在作协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筹一部分资金、捐一部分书籍,举行文学讲座和培训,组织临潭的优秀基层教师进京,到鲁迅文学院深造,收集整理临潭本土作家作品,集中出版、培育文化骨干等,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彩。

    临潭下面乡镇的群众,到过北京的很少,现在有了一个机会,并且是吃、住、行、学、参观全免费,又是乘飞机进京和返回,想参加的人太多了。朱钢说,名额必须落实到基层语文老师,以乡村两级的学校的语文老师为主。我问他为啥要在培训人员的身份上认真,他说基层语文老师就是要给他们外出开阔视野的机会,然后将在首都的所见所闻所学带回临潭,讲给他们的学生听,并且可能在他们以后的长期教学中,都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们一种立志上进的思想。

    朱钢说到这一举措时很兴奋,他说这个班在京时间很短,只有短短一周,教给他们的东西也不多,但这种走进北京的形式,会让每位基层教师激动兴奋一生。回到学校他们再给学生讲起北京、讲起中国的时候,肯定是有血有肉、言之有物的,肯定是心中有目标、眼前有愿景的。扶贫先扶志的效果将会逐渐显现。

    因为效果确实好,后来朱钢又协调60名基层文化干部到鲁迅文学院参加培训。另外,他还在临潭策划了一个“助力扶贫攻坚文学创作班”,40名学员均来自基层的文学、摄影、文艺骨干,在这个班上,他请甘肃省的文学艺术名家来上课,朱钢还结合自己长期从事摄影和文学创作的体会,亲自为学员们授课。创作班的学员回到本职岗位后,都已积极结合工作进行创作,大部分都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了作品。 

    朱钢策划的第二个扶贫助力工程,是为临潭收集、编纂一套《洮州温度》,出版的一本直接与扶贫有关的书,叫《临潭有道》,是全县的扶贫攻坚故事集。

    最后我问到了他的《临潭的潭》,这本诗集算不算在文学扶贫的工程之列。他笑笑说这不算。他的这本诗集纯粹是扶贫的副产品,临潭地方很大,又是山区,到基层走一趟很不容易,大部分时间被耽误在了崎岖的山路上。坐在车上,全程颠簸,想闭目养神是不可能的,为了对抗这种艰辛,他就把目光投向车窗外,于是临潭的大美河山尽收眼底,早年就以摄影见长的朱钢,被眼前的美景所诱惑,不自觉地打开了手机的照相功能,并且越来越嫌手机的内存太小了。大美临潭,激发了他内心的激情和诗兴。

    正所谓看之不足摄之,摄之不足歌之,从不写诗的朱钢,开始在手机上写诗,并且一写而不可收,因为他发现临潭处处都蕴含着诗意。

    朱钢把自己当作了临潭人民的一分子,临潭山水的一部分,在临潭挂职三年时间,除了春节和年假,他一直在岗在位,三年里实际在岗时间超过950天。

    “挂职不都是两年时间吗?你怎么挂了三年?”

    看我疑惑不解,朱钢说他确实比别人多挂了一年,这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喜欢临潭人的朴纯和善良,也深爱那块土地,三年时间里,他除了为那里写诗,还拍摄了数万张图片,诗歌和图片通过网络、报刊、新媒体发出来之后,为临潭的宣传和旅游事业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临潭人早已把他看成了临潭人。二是作协领导看他为临潭扶贫攻坚做的规划正在实施,为了保持工作的延续性,让他再坚守一年。

    他明白,坚守不是防守,是让他把扶贫工作再向前推进一大步。

    朱钢说起临潭,言语之间充满了感情,他始终没提在那里都克服了哪些困难,他说一个常务副县长,能有什么困难,真正困难的是祖祖辈辈生活在高原的人民群众,挂职是去为群众解决困难而不是宣扬个人遇到的困难的。

    聊到这里,朱钢再次使我肃然起敬。望着他那张被高原紫外线镀了一层紫红色的脸庞,此刻的他,已成为我心中的另一座高原。

    张国领,河南禹州人,著名军旅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丰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散文集《男兵女兵》《和平的守望》《和平的断想》,诗集《绿色的诱惑》《血色和平》《铭记》《千年之后你依然最美》《和平的欢歌》等,以及报告文学集《高地英雄》等。

    责任编辑:只恒文

凌翼:新长征 再出发
临潭清澈映北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