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1月1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写作练习课之八十六

老故事有新开发的空间

满堂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1月12日   08 版)

    假设你们七八个人围着篝火讲故事,才能熬过很长的夜晚。对了,你们必须讲自己的原创故事,这样才有足够的趣味。几轮以后,你们的原创故事没有了,开始讲那些听来的故事,在其中加入自己的叙述技巧,让大家听了也很有味道。这种情况,也是对你们的小说写作状态的描述。

    比如说,中国的孩子们都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要过河,松鼠说河水很深过不去,老牛说水很浅没问题,小马去问妈妈,妈妈说你试一试就知道了,小马走到水里,发现河水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这个在几十年里到处流传的老故事,还有没有开发利用的空间?

    应该说,空间很大。

    实际上,为幼儿讲述这个故事的很多家长,已经做了需要的改编。有一种改编,出于父母的监护人职责,让小马的妈妈带着它第一次过河;有一种改编,出于对少儿安全的考虑,让小马知道保证过河的安全,不仅要看水的深度,还要看水的流速,有没有出现山洪的危险;还有一种改编,出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动机,让孩子知道小马除了走过河去,还有另外几种或者几十种方法。

    以上还只是内容上的修改,形式上的改变就更多了,讲故事的各种技巧都能拿来使用。假如我们以第一人称视角为例,可以用小马为第一人称叙述者,“我”到了河边,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看见河水的宽度和流速;可以用松鼠为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的一个同伴怎样淹没在河里,“我”怎样为过河的小马担心;可以用老牛、小马的妈妈为第一人称叙述者,或者河中的水、岸边的植物、天上的云朵等等,都可以为第一人称叙述者,把故事讲得有色有声。

    从内容到形式,或者反过来说,从形式到内容,很多老故事都有新开发的空间。

    我说的这种情况,还是对文学写作状态的描述。

    文学在陪伴人类成长,人类也在陪伴文学成长。同样一个故事,在不同时代的人手里,有不同的叙述。

    还是以小马过河为例,在1950年代写出小马过河故事的那位作家,当然是优秀的,但也只限于那个时代的优秀。从故事技巧和内容来说,几十年后的作家才能写得更好。

    有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利用了先前作品中的老故事原型。

    这样写作的人太多,比如说德国的歌德。他用了接近六十年的时间,精雕细琢《浮士德》这部巨著。在他写《浮士德》之前,这个原本是传说中的人物,已经在一些作品里出现过了。比如在莱辛的剧本中,浮士德是个深思孤独、追求理性的青年。还有位德国作家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中的浮士德同魔鬼订约,是为了借助超人的魔力,控制或铲除世界上不公平的现象。

    在歌德对这个老故事的新开发中,浮士德成了世界文学作品中第一个知识分子形象。他要借助梅菲斯托的魔力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得到时间与空间上的自由,把人类想做的、能做的一切都体验一遍。他做了许多事情,直到最后,他陷入一种乌托邦幻想,要建立新的人间乐园。

    在哲学家波兰尼看来,思想、知识或艺术上的原创,需要在一个传统框架内,学习和模仿他人的风格,特别是要在具体实例的接触中,使这种学习成为“支援意识”。在你思考和创作时,这种“支援意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者郭洪雷在《若有荒诞,必在人间——重温刁斗的几个荒诞故事》中写道:“仅以卡夫卡《变形记》为例,除刁斗的《变形记》,汪曾祺的《黄英》《蛐蛐》《虎二题》,宗璞的《我是谁》《蜗居》,莫言的《幽默与趣味》《生死疲劳》等,都是在卡夫卡《变形记》启发下创作的。”

    刁斗的《变形记》是什么样子,可以在“中国作家网”上找到。

    “谁以为离奇的故事只能发生在阿普列乌斯时代或卡夫卡时代,那就错了。事实上,不论我们的生活有趣还是乏味,缺少的从来不是波诡云谲。生活公平地对待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如果我们觉得自己耳闻目睹的一切都过于平淡,那只能怪我们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已经下降。离奇的故事就像浪漫的艳遇,只要你多少算得上一个有心之人,它便会经常被你撞上。”刁斗的《变形记》开篇写道。

    这个短篇与卡夫卡的那篇小说同名,加上开篇第一句话,算是向卡夫卡致敬。接下来,刁斗写了一只叫做“毛毛”的猫怎样变成一个小保姆的故事。一个动物变形为人,这恰好与卡夫卡写的一个人变成动物相反,但可以看出,这是从一个老故事脱胎出一个新故事的聪明办法。

    作家怎样利用“支援意识”,是个值得思考的题目。有兴趣的话,请你阅读和对比果戈理与鲁迅的同名小说《狂人日记》,再想一想,比较一下。

    有趣的是,刁斗在1993年写的一篇小说,人物原型与波兰一位作家的一篇小说相似,而且,他们这两篇小说同名,都叫《蟑螂》。

    “父亲的行为举止改变了:他开始回避我们,整天缩在角落,躲在柜子里和厚厚的羽绒被下面。我不止一次看到他端详自己的手,检查皮肤和指甲的硬度,在那上面开始出现闪闪发光的黑色斑点,就像是蟑螂的甲壳。”

    这是波兰小说家布鲁诺·舒尔茨的《蟑螂》。他写到了“我”、父亲和母亲,写到蟑螂来袭,写到父亲的恐惧和抵抗,再后来模仿和变成蟑螂。最后,父亲神秘消失了,留下一个开放方式的结尾。

    “我们几乎逢人便问,你们就这样常年与蟑螂为伍,不感到难以忍受吗?他们则不谋而合地回答,是蟑螂占了我们的地盘,又不是我们的过错。他们的回答让我们无言以对。我敢断定,当年我父亲以及母亲逃离张集的选择,只能是张集人的一个例外。”

    这是刁斗的《蟑螂》,也写到了“我”、父亲和母亲。小说中父亲是先知,预言了蟑螂袭击张集。蟑螂来袭后,他在张集人的误解、排挤和迫害中,最终忧愤而死。30年后,“我”重回张集,然而令人绝望的是,在张集,人蟑已然一体,分不出人和蟑螂了。

    这次写作练习,主要是思考。

    一、阅读和比较。布鲁诺·舒尔茨与刁斗的同名小说《蟑螂》,容易在网上找到,篇幅都不长,阅读之后思考一下,为什么刁斗要把一个人变异的故事扩大为一群人变异的故事?现在如果你同样以《蟑螂》为名写一个短篇,你还可以怎样写?

    如果有较多的时间,你可以阅读和比较果戈理与鲁迅的同名小说《狂人日记》。这两篇较长,耗用时间会多一些。

    二、如果你喜欢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可以找一部这样的电影来看。比如看《简爱》,要从许多版本里挑出两部电影来看。建议你用剧作家研究电影剧本的心态来看待,可能会发现从老故事里开发新故事的一些窍门。

    特邀编辑:董学仁

细节运用与写作价值(一)
老故事有新开发的空间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