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1月1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少兰妙笔引清风

吴重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1月19日   06 版)

    庚子岁杪,应诗刊社、中国诗歌网之邀,我赴江苏太仓参加2020年海洋诗会暨第五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当代诗歌创作研讨会。其间,主办方安排与会嘉宾参观位于太仓市浏河镇的邢少兰艺术馆。

    邢少兰艺术馆位于浏河古镇中心,前街后河,粉墙黛瓦,典雅高古。馆内陈列着邢少兰先生的精品佳作,还有朱屺瞻、唐云、宋文治等已故国画大师与邢少兰先生的往来信札以及题词等墨宝。一进入艺术馆展厅,我就被邢少兰先生高超的绘画艺术吸引住了。讲解员张天琍见我流连忘返,热情相告:“邢少兰先生就住在太仓市区。”我一听大喜过望。多年来,我参观过不计其数的书画展览,但真正撼动心灵的作品不多。而邢少兰艺术馆所陈列的作品,在我看来,件件都是佳作。于是便向会议主办方申请半天假,专程前往太仓市区拜访邢少兰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邢少兰师从著名画家朱屺瞻,后又师从于著名画家宋文治。邢家住宅楼依河而建,河名团结河,乃是太仓母亲河浏河的支流。邢少兰先生的长子、太仓书画院院长邢曦峰先生引我来到自家院内的一个亭里落座。83岁的邢少兰先生正在院落里采摘他自己栽种的一棵金橘。见我登门,他捧出两把金橘邀我品尝。

    邢少兰先生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我环顾四周,见亭子一侧写有一联:“一亭俯流水,万竹引清风”,笑问:“这亭叫什么名呀?”邢少兰先生接过话茬说:“就叫清风亭吧!”见我认认真真在笔记本上记下“清风亭”三字,邢少兰正色道:“因为是生活设施之一,也不是仿古建筑,还没考虑过要给它取名。给亭取名就像给人取名一样,是一件慎重的事情。清风亭只能算是暂定名。”

    我们的话题便从这给亭命名开始。邢少兰先生年轻时,父亲给他的书斋取名为“伴竹居”,斋名由谢稚柳题写。父亲跟他说:“竹子是君子,你陪伴君子,会受到君子之风的影响。”后来,邢少兰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桑榆轩”,取王勃《滕王阁序》中“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之意,请老师朱屺瞻题写斋名。1979年,邢少兰调任太仓县工艺美术厂国画组组长,后任县政协副主席。县政府在在县城古松弄给邢少兰分配了一套房,窗外有一棵古松,于是便想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古松堂”。这时他的老师朱屺瞻已经100岁了,闻讯欣然为邢少兰题写“古松堂”,雄健苍劲,力透纸背。

    从“伴竹居”到“桑榆轩”,再到“古松堂”,斋名的变化,既是主人年龄、生活阅历的印证,也是时代变迁的标志。邢少兰还有一个书斋名叫“自牧轩”。他说,一个人在顺风顺水的时候,需要更加谨慎,经常鞭策自己。“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活到老学到老画到老,邢少兰一直在“自牧”。

    不知不觉,已到中午时分,我需按原定计划去跟采风团的大部队会合,便起身告别。见一层有一间画室,便入内提笔画下一幅兰花图,请先生教正。先生提笔作了添改,并落款:“连宵春雨雨丝丝,正是幽兰舒蕊时;空谷小窗月寂寞,凝神想像写芳姿。庚子小春,重生先生光临寒室,戏笔合作娄江渔父识。录先贤应均诗一首,少兰又记。”

    邢少兰原名邢绍润,小时候有一次写毛笔字,雨水润湿了字迹,“润”字化开了,看上去像个繁体的“兰”字,于是索性改名为“邢少兰”,冥冥之中,乃是天意!名少兰,而喜画兰,所绘之兰超凡脱俗,仙气氤氲。学画之人皆知,画兰虽寥寥几笔,但要画好殊为不易。线条之中见功力,见学养,见情怀。中国画线条不同于几何线条,抑扬、顿挫、浓淡、枯湿、粗细、疾缓,聚散,交叉,变化万端,非一言可以尽述也!

    回北京后不久,接获少兰先生寄来书信,并随信夹寄两幅书画作品。画作为《菖蒲寿石图》,题署:“庚子小阳春写贺重生先生令尊八十大寿志庆,娄东少兰于古松堂”。书法为抄录应均先生诗:“逸兴爱山居,烟霞共晨夕;含馥香从风,抱洁体伴石”。我猛然想起,当天在清风亭与邢少兰先生闲聊时,曾提及家父今年恰好八十大寿。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邢少兰先生竟在我走之后,即创作贺画以赠。德艺双馨有如邢少兰先生者,有心有情有义如此,怎不令人感动?

少兰妙笔引清风
曾剑:在红土地上向阳生长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