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1月1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对生命最大的尊重,就是认真地过好每一刻

浙江传媒学院学生 王欣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1月19日   04 版)

    近期,《送你一朵小红花》与《心灵奇旅》两部电影引起了热议,许多观众都表示在观影过程中笑泪齐飞,感悟颇深。

    《送你一朵小红花》讲述了两个癌症患者韦一航和马小远的故事。具有同样境遇的韦一航和马小远心境就像是两个极端,在日渐亲密的相处中,马小远一步步带着韦一航逐渐接受了死亡和失去,重新对生命燃起了希望。

    而在皮克斯出品的《心灵奇旅》中,故事则围绕着热爱爵士乐的Joe展开,一个意外让他从纽约的街道来到了“生之来处”。在那里,灵魂们获得培训,在前往地球之前将获得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兴趣。决心要回到地球的乔伊认识了一个几千年都没有出生的灵魂“22”,“22”一直找不到自己对于人类生活的兴趣。随着乔伊不断试图向“22”展示生命的精彩之处,Joe也领会到了生命的终极答案。这两部看似剧情截然不同的影片,却都内含着一直鲜少被关注的话题:生命教育。

    有学者认为,生命教育应该包括“生存教育、灾难教育、死亡教育和生涯教育”。《送你一朵小红花》聚焦的就是生命教育中的死亡教育。片中,萎靡的韦一航将死亡看作极其不幸之事,对死亡的恐惧和悲观情绪让其无法正常生活,用他剧中的话来说:“我怕我刚把我的真心掏出来,我就死了。”而乐观的马小远教会他的正是直面失去,并且在接受失去的前提下,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悸动,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对于梦想的追求。马小远的行为,弥补的正是韦一航脑海中始终缺失的“死亡教育”。

    “糟糕”的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生离死别在人间各地流转,无数人感叹“原来死亡离我们这么近”。每个人的处境都像极了一个可能复发的癌症患者,每一个都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对于死亡,我们究竟是“逃避”还是“直面”?《送你一朵小红花》给出了一个确定的答案:正视死亡,才能更加珍惜生命。当我们能够试图去感受死亡和失去的滋味,才会从内心中感受到生的渴望——活着。

    《心灵奇旅》中,一生钟爱爵士乐的Joe始终坚信组成灵魂最后一个碎片的是“人生目标”,但他却逐渐发现,生活的本义似乎并非要求每个人都寻找到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因为让从未体验过生命的“22”为之感动的,只是生活中极其微小的瞬间:风吹过飘摇而下的落叶、平凡的食物、一段富有感情的歌曲,甚至是秋日里的空气。这些Joe平时不甚在意的物件,却给了“22”想要生活的冲动,补上了其几千年的灵魂碎片。

    《心灵奇旅》用灵魂碎片的具象表现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一定要有闪耀的追求,而是藏匿在小事中,那些每一个你想要生活的瞬间。可能是加完班回到家埋在被子里的那一刻、可能是寒风中喝下一口热水的那一刻、也有可能是你在暖阳下,深深吸了口气的那一刻。正如一句话所说:生活就是给你100个想要死去的理由,而仍然给你101个想要活着的原因。而我们面对生命能够做的,就是在活着的基础上,过好每一分钟。

Z世代眼中的“小红花”
爱是治愈病痛的良药
从苦难中发现快乐
对生命最大的尊重,就是认真地过好每一刻
愿你我都有那份转变的勇气,成为更好的自己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