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最大的泪点在于片尾那个最大的反转包袱:穿越回去的贾晓玲面对的并不是1981年的妈妈,而是和她一起穿越回去的妈妈。重回青春的李焕英明知可以走上一条更为富足的人生坦途,但依然选择了那个“不争气”的女儿贾晓玲;明知女儿各种努力的目的,却依然假装不知情,顺着女儿的想法配合地去争电视、拼排球、看演出……一路陪她哭陪她笑,只为看破不说破地满足女儿的小心愿。母爱的无私、伟大令无数观众“儿女共沾巾”。但如果我们设想,假如穿越回去的李焕英,选择嫁给沈光林从而书写更为优越的人生呢?
传统式的中国家长,尤其是母亲,往往扮演了一个牺牲自我的无私角色,无论是老舍或是冰心笔下的母亲,“母亲”二字背后是养育儿女的重任,是总管家务的劳累,是不念自我的理应无私奉献的“牺牲者”。但是,新时代的女性,作为母亲真的要牺牲家庭外的一切角色吗?她们有权利去做自己,去踩着高跟鞋在职场疾步如飞,去穿着晚礼服在社交宴席上谈笑风生,去敷着面膜孩子似的追星,而不是那个刻板印象里日夜操劳养家带娃的“黄脸婆”。正如电影里贾晓玲所言、“她不仅仅是我的妈妈,她还是她自己。”与此同时,母亲的无私不仅造成了自己“自甘自愿”的为家牺牲,更无形中造成了儿女们的心理压力。
但是,这样假设的前提是穿越回去的母亲没有关于自己未来女儿贾晓玲的记忆,她完完全全面对的是全新的人生,毫无感情基础地做着全新选择。这样看来,影片在主题表现上还是赢了的,基于和贾晓玲19年共同的生活经历,选择抛开一切繁华去拥抱那个不完美的女儿,这是人作为有一种温度的动物做出的必然选择,也是伟大母爱最璀璨动人的闪光点。电影院里的人们看着看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就悟了,就像美国导演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所说,艺术是把人引向整个宇宙的一条通路。人们之所以泪流满面,是因为在喧嚣疲惫的奔波中被带回了生命的原点——妈妈,那个他们在人间登场的地方,那个他们向世界出发的地方,一切假装的坚强在那里都被击得粉碎,你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吹着鼻涕泡的爱哭娃。
余光中在《今生今世》里写,“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有用。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笑声。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在母亲和子女的这两次哭声之间,横亘的是人世间母女的缘分、这一生的母女情。让妈妈们不失自我,子女们珍惜拥有母亲的每一天,用陪伴来诠释母女间做长期的告白,这才是新时代母女关系的真谛,这才是每个妈妈和子女都应奉行的英雄主义。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10班 董欣悦(1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