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七十年,三代教师

郑州大学学生 丁凤蕾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4月20日   13 版)

    我出生在河北石家庄的一个教师家庭,从姥爷奶奶到舅舅伯母再到两个表姐,都是老师。三代人,七十年,同为老师,有着共同的责任,也书写着不同的故事。

    姥爷和奶奶作为新中国成立初始的老师,有着扎根乡村的坚守。姥爷出生在1932年,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有8个孩子,但也重视他们的教育。于是,姥爷上了初小、高小,毕业后成为一名老师,一辈子也没离开学校。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也是姥爷教书的第一年。几十年来,他教过数学、语文、美术、音乐,哪科需要,他就顶上。因为村里老师不够,没有教音乐的老师,他就自学口琴、手风琴。从学生到老师,再从老师到校长,姥爷在乡村教了一辈子,“乡村教师三十年”的证书,被他放在客厅电视机顶上最显眼的位置。

    奶奶比姥爷小十几岁,一毕业就进了镇中学当化学老师。改革开放那年,爷爷在石家庄市里工作,奶奶在老家教书,一家人一个月也见不了几次面。爷爷劝奶奶一起去市里,但要强的奶奶并不愿意离开教师的岗位,选择留下来,照顾两个孩子、种两亩地、晚上要陪学生上自习。“想着学生们晚上点着蜡烛上自习,自己也应该坚持下来。”奶奶这样告诉我。

    而三舅和伯母分别是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生人,一个曾是县高中的数学老师,一个是镇中学的语文老师。20世纪90年代,三舅虽然喜欢教师职业,但在思考后还是选择了从政。伯母当时也面临奶奶当年的选择,夫妻俩一个市里,一个镇里,最终也留在了学校,送走了一届届学生。

    大表姐和二表姐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有着创新发展的尝试。2000年以后,改革开放的成果遍地开花,文化、教育都日新月异。80后的表姐们没有老一辈的艰苦条件,也没有上一代的纠结选择,但她们也有自己的理想坚守和创新教学。从山东的集体游学到打卡外刊的每日阅读,从线上网课的交流互动到辩论演讲的口语练习,她们在坚守中创新,在发展中传承。

    七十年,三代教师,他们或是扎根农村,或是面临选择,或是寻求创新,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在三尺讲台之上,付出着他们的努力,发挥着他们的力量。或许我们在学校、在工作,面对的没有生死的考验,也没有艰难的选择,但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

    责任编辑:谢宛霏

母亲的榆钱饭
最好的缅怀
七十年,三代教师
如果母爱有赛道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