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夸张地说,我与文学的缘分是从《中国青年作家报》上开始的。
那是2018年的冬天,在《中国青年作家报》的创刊号上,我发表了人生的第一篇小散文《母亲一直是成功的》。我一直认为这是我们之间独特的缘分,也是我走上文学之路的开端。
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作品有一天会变成铅字,印在报纸上与读者见面。记得当时,报社的一名编辑通过微信联系到了我,她悉心帮我校对文稿,并对我那篇小文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在她的指导下,我的那篇散文才得以成型,最终发表在了《中国青年作家报》上,那是2018年12月25日。
从那以后,我便以《中国青年作家报》为师为友,每周二报纸出刊,我都会第一时间点开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去阅读最新的报纸内容,先睹为快,等到订阅的报纸到手之后,再从头到尾细细品读一番。这时候,报纸上所有的内容都了然于胸,我可以更直接地将报纸翻到我印象最深的文章那里,反复咀嚼。
我一直以为,文字是需要纸质来承载的,报纸最能体现汉语的历史与厚重。因此,尽管在手机上可以看到所有内容,我还是喜欢窝在沙发里,端着报纸一页一页翻看的感觉。
2018年以来,我一共创作了十几万字,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了作品,并于2019年成为了辽宁省作家协会的会员。其中在《中国青年作家报》上发表的散文《人间烟火气》,还被江苏省盐城市选为中考语文考试阅读题。
《中国青年作家报》帮我叩开了文学的大门,并帮助我在文学这条路上砥砺前行。因为有了《中国青年作家报》,我这名青年,才能够与最神圣的文学有了牵绊。我知道有许多青年人和我一样,因为《中国青年作家报》而变得更加优秀。也许追求文学的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可在《中国青年作家报》的陪伴下,我们至少能看清未来的路。
责任编辑:谢宛霏
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教育局 王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