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5月1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在白山黑水中杀出血色黎明

延边大学中文系学生 李晓文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5月18日   04 版)

    当你踏上风雨飘摇的国土,身担救国救民的重任,抬眼便是杀机,举目漫布敌意,单枪匹马,命悬一线,此时你该如何面对这场迷局?《悬崖之上》给出了答案:唯有前行。

    电影开场便是一行人在大雪中艰难前行的镜头。雪原独有的肃杀与沉寂,同人物压抑决绝的情绪交织缠绕,形成了情节行进与环境变换的强大张力。无边无际的黑白两色中一抹鲜艳的红,是卖国者阴辣的警示,也是革命者难凉的热血。白山黑水赋予电影天然的胶片感,就在这荒芜萧索的烈风寒雪里,四位革命者为中华民族杀出血色黎明。他们在生死的悬崖上徘徊,无数次用机智的头脑避重就轻、化解危机。敌人在暗处监视,他们便在明处的刀尖上起舞,将敌我对抗转移到风影之中,刀剑无痕,一来一回中胜负已分。

    剧中一条副线是高科长与埋伏在特务科的周乙之间的严峻较量。时时暗岗盯梢,处处设防猜疑,角色的双面翻转不仅体现出周乙等人的机敏聪慧,而且更使得电影情节发展越发波诡云谲。

    深夜,张宪臣睡不着,默默地站在阳台望向远处的破屋。低矮的棚房,昏暗的灯光,他和王郁的两个孩子,本该在温馨美满的家庭中快乐成长,最后一次见到,却是在影院门口要饭。而他能做的,是擦干眼泪,继续挺身面对未知的凶险,为国家和民族闯出一条明路。舍家为国,这是革命人沉甸甸的理想、使命与担当。一个人的牺牲,背后是一家人的悲痛,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冲锋向前。鲁迅先生曾说:“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他们就仿佛是那黎明时的炬火,周身被黑暗笼罩却从不曾被黑暗吞噬,牺牲自己无怨无悔,为后继者照亮前路,为同行人指明方向。

    整个故事几乎全程在灰蒙蒙的大雪天里行进,簌簌的雪片仿佛将所有的光热埋没,只剩触手冰冷的扳机和无情的杀戮。护送王子阳出境时,迟到已久的太阳终于升起,在茫茫白雪的映衬下小兰的眼睛格外清澈明亮,她望着远去的汽车问周乙:“能看到天亮吗?”周乙默不作答,当时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颓颓乱世,鸦声迭起,中国还需要太多副药方,还需要太多位志士。中国靠这区区四人是扛不起的,需要身后四万万人来一起扛。那些鲜血,那些忠骨,那些怒放的生命,是“吾心归故国”的至臻答卷。

    “乌特拉” 在俄语中是“黎明”的意思,电影的末尾,周乙手刃了背叛组织的叛徒,一个人在风雪中踏上归途。没有人知道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但此刻天光已经大亮,浸染血泪的黎明已经过去,光明就在不远的前方。

    责任编辑:谢宛霏

《悬崖之上》:英雄群像塑造与民族精神表达的“合榫”
故园无此声
在白山黑水中杀出血色黎明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