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5月2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父亲的自行车(随笔)

张淑兰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5月25日   13 版)

    20世纪70年代末,我家和父亲的几十名工友家同住在一个大杂院内。父亲出身农民家庭,性格憨厚朴实,当兵转业后,在油矿机电车间当了一名维修工。记忆里,父亲上下班都骑着一辆黑色的永久牌自行车,自行车后座经常坐的是邻居小李子。小李子和父亲一个单位,一次意外事故,他的左手被机械无情地夺了去,从此以后,父亲就天天带着他上班下班,时间一长,母亲说父亲都成了小李子的专用“司机”了。    

    自行车是我家的交通工具,也是大院的运输工具。每天上班前,大院的婶子们就聚集在我家门口,她要一袋米,你要一壶油,父亲拿着小本子认真地记着。等到下午回来,自行车后座两边的护栏上,不是挂着米袋子就是油壶子,有时候小李子怀里还抱着好几种蔬菜。    

    上六年级时,学校离家比较远,父亲天天早起骑自行车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返回家把小李子接上去上班。有时候看着父亲风雨无阻地跑来跑去,一股暖流总会遍布我的全身。有一天早上,天还没亮,父亲就把我叫了起来,说自行车被别人借走了,让我步行去上学。母亲听见后,在一旁不停地唠叨:“真想不通,别人有自家的孩子重要吗?”父亲说:“谁家还没有个事,昨天下午车间里的老冯说他想回趟老家,我就把自行车借给他了。”    

    自从有了这次借车“事件”后,父亲的自行车不知不觉就成了“公用”自行车,只要借车人一开口,父亲总是满口答应。在小升初考试的那天,父亲正打算骑自行车送我去考场,邻居王叔急匆匆地跑来说:“老张,我娘得了急性肠炎,我想借你的自行车送她去医院。”父亲二话没说,就把自行车给了他,母亲一看,生气地拉着我的手一路小跑地往考场赶。夏日的午后,骄阳似火,等跑到考场门口,我和母亲都是大汗淋漓。

    俗话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父亲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只要我家有事,大家都自发地来搭把手。记得有年父亲外出学习,我在学校上课,母亲突然晕倒在地,等我们赶回家,她早被邻居们送到医院,跑腿买药的、做饭送饭的,晚上陪护的,全不用我们操心,就连住院费都是有人替交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老百姓的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渐渐地大院里的人都买了自行车,父亲也给我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有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我像一只展翅的鸽子,多次流连忘返于大自然的山水风情中。

    后来,我长大了,要去市里读书,出行工具由自行车、摩托车,逐步变成了小汽车,再后来,我去远方出差,长途汽车、绿皮火车、动车,高铁随意变换着坐。然而,在属于自己的岁月里,父亲的自行车却贯穿了我的整个人生,它像一只永久的飞鸽,带着历史的气息和岁月的温度在我心里绽放着光芒。这束光芒既照亮了我的人生梦想,又让我拥有了一颗“乐善好施”的心,懂得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责任编辑:谢宛霏

爹和那棵树(小说)
母亲的麦地(随笔)
父亲的自行车(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